效果上有突破——凤阳县就业工作彰显特色走出新路程福淮
凤阳,一个孕育了“敢为天下先”时代精神的灵秀之地。如今,随着凤阳经济建设的不断加速,就业工作成为这片热土上最活跃、最积极,创新空间最大的工作之一。近年来,凤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效果上不断突破,就业工作走出了一条彰显特色的新路。
抓“两头”,夯实就业工作的基础
说就业,“输出”和“输入”可以说是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抓住了这“两头”,就业工作就迎刃而解。为此,凤阳县人社局率先在全市建设村级信息员队伍,在2011年初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全县223个行政村和社区已配备155名专职信息员,计划今年5月份前实行县、乡、村三级联网,全面真实地建立农村劳动力档案,使县主管部门做到农村劳动力“心中有数”,为企业招工“手上有人”。
与此同时,县人社部门以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建立企业用工监控系统,监控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用工状况,随时掌握企业用工状况,经营状况,做到跟踪调查,主动服务。随着凤阳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凤阳上百家规模以上企业用工虽不“荒”,但也出现季节性、结构性“缺”的现状,县人社部门抓住新上项目、节假日、农忙时节等关键时间企业用工短缺现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学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的本领
凤阳县人社局把农民工技能培训做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凤阳县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22期,培训各类人员2231人,占市局下达任务的103.7%。在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培训程序进行,不走过场,尤其注重师资力量的配备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学员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凤阳县还在全市首家将职业病防治、艾滋病预防、计划生育教育等纳入培训范围,既得到滁州市人社局的肯定,也受到被培训者的欢迎,经年终市民生工作考评,总分98分,全市第一。
如果说,学技能,抓培训,是提升就业创业的本领,而技能鉴定,则是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政府行为。严格、慎密、有序、规范的技能鉴定工作,为凤阳县各行各业,创业大学生,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国”字号的“名片”和“资格”,使一大批各类人才脱颖而出,2011年,凤阳县人社部门共组织5060人参加各类技能鉴定,其中确定高级工1571人,完成任务的393%,培养技师64人,完成年任务的160%,两项指标均为滁州市第一。同时,凤阳县还在滁州市首家开展了城镇退伍兵技能和创业培训,114名城镇退伍兵经过培训,拿到了“技能鉴定”证书,现已走上辅警、保安、物流、厨师、驾驶等工作岗位,有的还当上了自主创业的老板。
扶上马,小额贷款送征程
由于受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大环境的影响,凤阳县部分创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遇到了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比较突出。2011年,凤阳县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金融单位,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启动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工作,贷款额度一般在200万元以内,时间二年,由财政贴息50%,全县城乡有565户小企业和经营户得到了总额达2772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占滁州市局下达任务的277%,受益户和贷款金额均为全市第一。
小额贷款对于支持创业,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手续繁杂、找担保难一直是制约这项工作开展的瓶颈。新年伊始,凤阳县人社局创新举措,在和财政、金融部门协商,如何降低担保门槛。除了政策要求的担保条件外,将实行“三户联保”“社会资产担保”“企业互保”“县财政担保”“国家事业单位法人担保”等方式,为小额贷款担保降低门槛,惠及更多的创业就业人员。
新闻推荐
让新型民工满面春风 ——凤阳县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就业纪实 本报通讯员马顺龙 杨 玲 杜 伟
让新型民工满面春风 凤阳县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就业纪实 本报通讯员马顺龙 杨 玲 杜 伟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