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2010年3月1日,告别不满3周岁的孩子,市委宣传部选派干部朱慧琳来到南谯区大王街道荇塘村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从此一待就是两年。两年里,她摸村情、带队伍、调结构、跑项目,为荇塘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今年4月25日召开的全市第四批选派干部总结表彰大会上,她被表彰为第四批优秀选派干部标兵。
摸村情 强核心 做堡垒当家人
荇塘村是个典型的“难点村”:基础设施很不健全、农业结构不合理、村集体经济濒临绝境。朱慧琳到任后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村子各项事务中,她纤细娇弱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农户家中,向群众征求意见,找准制约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拓宽思路,朱慧琳又带领种植能手到凤阳县小岗村、沙河镇三里塘村等考察大棚蔬菜种植等技术,并邀请农委专家来村指导蔺草生产,迅速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切入点。
两年来,朱慧琳把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凝聚在一起,发展的劲头集中在一起。一直以来,荇塘村被称为“皮包村”,党员没有活动场所。2010年5月,经朱慧琳多方努力,将原村小学400平方米的校舍盘活为荇塘村村级活动场所,仅此一项节约资金近20万元,改变了该村没有村部的窘状。两年来,除抓好“三会一课”外,朱慧琳还重点组织了4次规模较大的学习教育活动。对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上门”;对常年在外打工的流动党员“寄学上门”,确保每一位党员都不错过“加油”、“充电”的机会。
调结构 促发展 做致富引路人
为重新打造“蔺草之村”美誉,朱慧琳召集蔺草种植大户外出考察蔺草生产,邀请农委专家指导蔺草种植,并建立荇塘村蔺草生产基地,租用600多亩土地,力邀蔺草种植大户欧乐文等回乡种植蔺草,壮大村特色经济。目前,该村蔺草成片种植800亩,年纯收入30多万元。为解决村集体收入偏低问题,朱慧琳又与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滁州清流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经理部签订协议,租用80亩耕地给工地堆积市清流河改造疏浚工程土方。后经土地复垦,集体土地增加32亩,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元,村民每年在土地租用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前两年,市开发区一家企业施工,导致沙河渠道拦腰隔断,荇塘村近3000亩良田因“水改旱”而受到损失,老百姓怨气很大,经常上访。了解情况后,朱慧琳跑了2个区9家单位,争取召开了3次联合调度会,最终该村“水改旱”得到一次性补偿40万元,并每年获补26万元。
下乡后,朱慧琳发现,5条村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于是,她作出承诺,要修建平安路、顺畅路。经过两年的建设,朱慧琳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为了解决东升村民组村民用电难问题,她多方争取供电部门支持,两年来共投入50万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老百姓没有上交一分钱。当地老百姓笑称“小朱书记好样的,跟她反映的事情,只要答应了就一定能够解决!”
树文明 倡新风 做群众贴心人
“切实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这是市委宣传部领导送朱慧琳下乡时的要求。两年来,朱慧琳牢记职责,殚精竭虑,想方设法为民谋福祉,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争取农家书屋项目。2010年11月,建成荇塘村农家书屋,藏书近3000册,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改变了“农闲时节麻将起”的面貌。
——创建电子阅览室。2011年6月27日,市文管执法大队在荇塘村设立的滁州市首家留守儿童电子阅览室正式开放,并开通了亲情视频,为留守儿童和父母在网上“见面”提供平台。
——争取农民健身工程。争取到农民健身工程项目,修建了一个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场、休闲锻炼场,解决农民锻炼难问题。2011年11月份,崭新的荇塘村农民健身场所投入使用,村民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休闲娱乐,增进感情。
新闻推荐
凤阳加强电网运管迎峰度夏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