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在未成年学生群体中竞相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让“国学教育”走进每个校园、走进每个课堂、走进近十万名中小学生心间成为新常态。
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髓,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缘经典诗文而四海名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而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言文化借经典诗文而发扬光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3月20日晨读,凤阳县板桥中学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诵《少年中国说》,响亮的声音回荡在校园上空。“按照县文明办、教育局的方案,我们不仅在课余时间开展国学教育,在平时课堂上也会安排教程,力争使文化经典诵读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该校老师郑少龙介绍。
在府城小学,无论是在教室书桌上,还是在学生的书包里,《道德经》、《弟子规》、《百家姓》等一部部经典文化著作随处可见。“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置身于府城小学,听着孩子们童腔稚气、胜似天籁之音的琅琅诵读声,笔者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传统美德的熏陶。
像板桥中学、府城小学一样,这几年,遍布凤阳城乡的中小学都在竞相开展诵读文化经典活动。该县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详细安排诵读数目、篇目,对于低年级同学安排诵读《三字经》、《百家姓》等相对通俗易懂的词句,而高年级学生则安排诵读《论语》、《弟子规》等内涵更为丰富的著作,初中、高中学生都诵读。
国学经典名篇、名作,可以陶冶着学生的性情、纯净着学生的心灵。聆听着声声经典诵读之声,沉醉其间,如沐春风,如浴新雨。凤阳县实验小学校长周文美介绍,在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的今天,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引导青少年反复诵读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积淀传统文化知识,更能让处在道德养成关键期的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操守和道德情怀,让他们的心灵和精神有所归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关于经典诵读给孩子带来的变化,学生家长郑先生难掩心中喜悦:“以前给孩子报补习班,每天很累不说,孩子上完课回来无精打采有抵触情绪,跟我们家长关系闹得比较僵。现在课余时间经常诵读经典著作、名篇,孩子也懂事了许多,每到周末主动帮着干家务活,还经常给她妈妈刷碗、打热水洗脚。”凤阳中学凤阳中学高二(11)班学生张天栋腿部受伤无法行走,本班陈远等五位同学坚持每天用担架把张天栋抬进抬出正常上课,用双手传递团结、友善、互助的正能量,托起同窗情,诵读这篇著作后,他觉得身上多了一种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也成了他学习的动力。
目前,已有柳圣杰、黑玉恒等30多名同学被荣获“道德模范”、“美德少年”、“美德少年提名”称号。其中,大庙中学学生张冠周在最危险的时刻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毫不犹豫地纵身一跃跳入水中,救起了落水同学去营救他人,用自己年仅16岁的宝贵生命书写了人间大爱。荣获了“滁州好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就在学生身边的模范代表,能带动更多的学生自觉诵读国学经典,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凤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赵理奎如是说。
关注
新闻推荐
随着主持人一声槌响,滁州市首例村集体资产公开拍租3月23日在凤阳宣告成功。自去年凤阳县被列入安徽省20个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来,该县在村集体产权处置方面大胆改革创新,...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