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作序的《谁造就了赵小兰》一书,将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美国内阁第一位华裔女性——功成身退的前劳工部长赵小兰。
谁造就了赵小兰?布什曾鼓励妻子芭芭拉向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学习,学习朱木兰是怎样培养教育孩子的。我们不难理解,赵小兰的成功,与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赵家每逢有客人来,孩子一定要恭敬奉茶,宴客时,不上桌,站在客人身后,上菜斟酒。赵家虽然有管家女佣,但赵小兰姐妹六个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常常在父母的带领下,干铺修家门前的柏油路等体力活。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说,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伺候孩子的,年轻人理当多出力流汗。赵小兰也在多种场合提到母亲的言传身教,去母亲故乡探望,一直是赵小兰多年的心愿。
滁州市来安县是赵小兰母亲朱木兰的故乡。一条长长的老街——青龙街上昔日的朱家大院,是朱木兰生长的地方,也是她时常对赵小兰等女儿们念叨的地方,甚至在病重垂危、生命弥留之际。
2009年7月8日,赵小兰在父亲赵锡成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来安,看看母亲的故乡,看望血脉至亲的亲人。
赵小兰自然大方,其父赵锡成精神矍铄。朱家的老宅早已翻新,舅舅已经去世,表兄们接待了她。表兄们高兴得不知所措,表侄、表侄女们望着气质非凡的表姑,即亲近又陌生,细心的赵小兰亲切地拉着他们的手,问长问短。一家人说到高兴处,表兄拿出家里珍藏的朱木兰照片,看到照片里的母亲,赵小兰顿时眼睛湿润满怀深情地说:“母亲对我成长影响很大。母亲那种罕见的长远目光,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础。”父亲赵锡成摘下眼镜,仔细端详爱妻的照片,一时情绪有些失控,他躬身致意,感谢家乡来安这方水土养育了朱木兰,感谢朱氏家族给了他理家有方、助夫兴业、育女成才的贤妻,朱木兰是其整个家庭的基石。”
此时,很多街坊邻居都前来看望,啧啧称赞赵家夫妇教女有方。赵小兰和父亲忙热情招呼,奉茶让座,感激乡邻厚爱。
赵小兰的故乡之行,没有官场的繁文缛节,只任凭亲情的牵手。青龙街这一天因为她的到来,显得异乎寻常的热闹,故乡的人争相一睹这位出色的同胞之风采。
赵小兰是女人的一面镜子。她的名望非一般女人能够企及,但同为女人,方向的一致恰如时钟与秒针。赵小兰给我们的震撼已远远不止是她创造了华人在美的奇迹,如果你留意,一定能感知到她给过我们女人细润无声的启迪。
有一次,看凤凰卫视,主持人面对面访谈赵小兰,其中有关于婚姻家庭的问题。从赵小兰甜蜜的笑容里,不难看出,她有一个自己幸福的小家庭。主持人问她,家庭事务谁做得最多,赵小兰笑着说当然是丈夫。丈夫以为我不会做,其实我全会做,但我不告诉他。
多么傻啊,我怎么不懂这个,家庭俗务凡事一揽到底,结果宠坏了孩子,养懒了丈夫,丢失了自己。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星期天罢工,躺在床上装病。因为吃了辣东西,脸被搞得通红,加上我“有气无力”的低腔细调,夫愕然,平日悍妇成娇妻,其怜惜之情溢于言表,围裙都来不及系,就奔厨房忙活了。我窃笑。男人怜惜病妻是健康女人体会不到的啊。
适度的装蒜,是酿造心灵充沛的激情,提升在日常凡俗生活的整合能力,日子的光彩便由此而生了。
赵小兰的故乡之行,留给故乡人的丰采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逝,而她内在教养的优雅,政坛举重若轻的风范,让人内心不可抗拒。原来女人除了年轻,表面上斑斓的靓丽,能让人赏心悦目,另,女人还有更深层次的美,深入人心,妙不可言。
联合国第四次全世界妇女大会有一句话:用女性的眼光看世界。我想,这眼光一定是温良,平和,高屋建瓴,柔能克刚。
新闻推荐
金太阳装饰城盛大开业王鹤龄 江山等出席开业仪式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