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老科协围绕服务“三农”建言献策,知情出力办实事、解难题,博得农民朋友的赞扬。群众夸老科协是普及科普知识的宣传员,学科学的辅导员,科技兴村的指导员,农民的良师益友。
调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想什么,盼什么?老科协应做些什么?围绕这个主题,组织会员们进行调查。他们在调查中听到许多农民这样说: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缺的是科学技术。农民的话既是渴望、又是期盼,更是老科协为农服务的切入点。
老科协关于银杏保护、花红特色传统水果的挽救和恢复、病险水库加固、城郊蔬菜污染、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等调查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与方略,为县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得到了县委书记、县长的重视和支持。
送科技下乡。老科协组织农、林、畜牧、医疗卫生等方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员,动手汇编科技资料,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先后赴水口、舜山、半塔等乡镇,进村入户、进果园、进畜牧场,为农民讲授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现场操作演示,使农民听得懂,记得牢,会使用。许多农民赞扬老科协送科技下乡,是“雪中送炭”。
在送科技下乡中,他们先后为农民送去优质水稻栽培、小麦高产栽培、春季蔬菜生产、综合防治大棚韭菜灰霉病、番茄病发生原因及对策、人工培养青虾等方面书籍2350多册、科技资料2.9万份,受益农民近万人。科普赶集是老科协送科技下乡的亮点。他们利用逢集服务对象多的特点,摆摊子、拉宣传横幅,讲科技实用技术,散发科技资料,营造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氛围。
为农民排忧解难。老科协分别成立“三农”工作委员会和科技报告团、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三农”工作委员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培养农民技术员。老科协会员、高级畜牧兽医师钟云仙坚持办培训班,带徒弟,实行传、帮、带。指导农民学会用鲜松针叶加凹凸棒土自制保健饲料;就地指导采中草药,为家畜、家禽治病,从而做到无污染、无公害,出栏的猪、鹅、鸭、鸡全是绿色食品。
农民需要什么,科技报告团就讲什么,增强了针对性、科技性、可行性、实用性、时效性,深受农民欢迎。大英镇老科协会员魏宏儒领办的科技咨询服务站,去年接待咨询农民上千人次。舜山镇炮咀村养鸽大户许勇养500对种鸽,突然拉稀、不食、精神欠佳,高级畜牧兽医师钟云仙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到现场分析原因,及时开出用药处方,三天后果然
生效,免遭重大经济损失。
兴村富民。张山乡的桃花村是皖东蔬菜第一村,种植韭菜、茭白、西红柿、黄瓜、丝瓜等各类蔬菜4000多亩,有蔬菜大棚1000多亩,年产蔬菜2000多吨,产品畅销上海、南京、扬州等大中城市,年产值2000多万元,活跃了市场经济,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老科协从成立那天开始,就把科技知识普及的目光投向桃花村。通过调查研究,配合市老科协举办培训班,散发科技资料,指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创品牌。
创办科技大院。在小李庄,他们创办农业生态科技大院,通过组建农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种养资源整合起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无公害蔬菜、无公害畜禽和绿色食品,逐步形成“猪-鸡-沼气-蔬菜”的循环发展模式。他们利用猪、鸡粪生产沼气,沼气用来煮饭,沼气渣用于蔬菜施肥。市老科协投资小李庄上了风能发电项目,使小李庄走上了循环用水、节约用水的新路子。县老科协三下小李庄,为他们送去科学养猪、养禽、种菜等科技知识,研讨绿色经济发展思路。
一花迎来百花开,科技铸造辉煌。林桥的苗木村、水西的优质水稻村、烟陈的葡萄村、龙山的杂交稻制种村、大余郢的地瓜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来安大地上。
王孝凡刘贻春刘汉章
新闻推荐
来安不断加大查办案件力度
来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来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