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民心——来安百姓乐享医改“阳光”朱守晶
实施新医改以来,来安县就将医改作为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而刚刚过去的2011年又是医改五项任务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收官”之年。那么,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来安到底有没有得到改善?药品零差价销售又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呢?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走进了水口镇卫生院。
基层新医改合民意
在水口镇卫生院,笔者看到两层小楼宽敞明亮,取药处、收费处的病人并不多,正井然有序地排着队。
因感冒发烧在这里吊水的刘大爷,对于住院环境挺满意,“卫生条件好、服务态度好”是他对这里的基本评价。当笔者问及新医改带来的实惠时,他不由得打开了话匣子。
“现在镇卫生院不仅住院条件改善了,医生水平高了,而且医药费用也便宜多了。”刘大爷一句话道出了来安县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在他看来,到县医院一趟,算上路费和吃住费用,起码也要花上五六百元,现在镇卫生院医疗环境变好了,还是在镇里看病划算。
这几年卫生院得到的财政拨款逐渐增加,不仅翻修、新建了医院,还陆续添置了许多新设备,医疗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也由7:3调整为3:7,实行多劳多得,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于利润不高的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来说,政府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
药品零差价惠民生
今年76岁的张国强老人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每年都得上几次医院,一年下来的医药费可不是个小数目。自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后,药价降得让他有些惊讶。正在病床上输液的张老告诉笔者:“我以前输液一天要50多元,现在只要20多元,药品零差价真的是减轻了我们老百姓不少负担。”
收费处,村民刘勇惊喜地发现,他买了一板感冒胶囊和一盒阿莫西林,只花了9元钱。“过去,一个小感冒少说也得二三十元,现在只要几元钱就搞定了!”他如是说。
自从按照国家医改相关规定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来安实现了“两个上升、两个下降”的良好成效,即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上升,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下降。2011年,全县门诊病人241131人次,住院病人8085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了35.8%、3.06%,门诊次均费用47.43元、住院次均费用1013元,分别较上年下降了5.8%、14.3%。农民医药负担明显减轻,全年共计采购药品1678.76万元,直接让利患者745.44万元。
新农合医保暖民心
因为脑溢血李大妈每年都得住回医院。以前,一提起到医院看病,老人的头摇得像拨浪鼓,因为药太贵了,每次来看病都要找亲戚朋友东借西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她说:“现在有了新农合再也不为看病发愁了。”如果说基本药物制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病成本,那么新农合无疑为不幸身患重病的群众点亮了希望的明灯。
2011年,来安县新农合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合率已达97.8%;全面普及了门诊统筹,普通门诊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了45%;完善了新农合网络化系统,100%医疗机构实现了网络即时结报;新农合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参合农民使用了IC卡就诊、刷卡报销;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继续加强,定期督查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保证了基金使用安全规范;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已达70%,最高限额提高到了10万元。2011年,全县共计参合农民22.61万人次获新农合补偿,补偿资金7540万元。
新闻推荐
破“三难”困局谱跨越新篇 ——来安化解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纪实 朱守晶
随着国家从严从紧宏观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普遍面临的三大瓶颈,来安县勇于创新,敢于破题,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nbs...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