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从半塔镇文化站长王祖道那里拿到了《罗炳辉赔衣裳》的唱词,来安半塔烈士陵园讲解员吴晓燕高兴不已,“等我学会了王站长创作的这个小快板,在给游客讲解时唱上一段,一定很受欢迎。”深耕红色沃土十多年,53岁的文化站长王祖道俨然成了一名“草根明星”。
1995年3月,王祖道初到半塔人生地不熟,当天就想回老家;第二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对基层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他却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半塔是个红色文化富矿,丢弃了太可惜!”本着这个念头,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老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
半塔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抗日战争时期,是皖东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津浦路东的后方所在地。刘少奇、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方毅、张劲夫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新四军浴血奋战和军民连心一家亲的故事。王祖道遍访老革命、老艺人和战争亲历者,用手记、录音、录像等形式,广泛搜集散落在民间的红色文化故事,回去后再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他先后整理出《新四军来到半塔街》等20首泛黄的手写革命歌曲曲谱词。
“我们有责任把半塔的红色文化发扬光大!”十多年来,半塔镇的红色文化瑰宝在王祖道和老区文艺爱好者的努力下,终于重新发出光芒。他们排演的《少奇同志到我家》淮调表演唱,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刘少奇同志与半塔人民的鱼水深情,1996年王光美到半塔看到节目时,感动得落了泪。
当年罗炳辉为庆祝战斗胜利,在半塔镇大余郢组织演艺的军民联欢节目玩船灯,也得到王祖道精心排演,很好地保留了下来。据说,当地老百姓原本一直玩的是“双舱灯”,罗炳辉说新四军是“子”,老百姓是“母”,联欢时改为了“子母灯”。在滁州民间花灯大赛中,身着新四军和百姓寻常服饰的半塔花灯队巡街演出时被群众围个水泄不通。
老区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创新。王祖道将94岁老党员吴佩钦讲的“罗炳辉赔衣裳”的亲身亲历编成了小快板,把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制作成配乐诗朗诵《烽火再现》……他还将时代元素融入到创作中,编排了山东快书《新农村好》、宣传新型合作医疗的小品《兑现》等作品近30件。
王祖道对老区文化深厚的感情感染了老区文艺爱好者,陆续有100多人积极参与到老区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他们还成立了“红色文化艺术团”到学校、医院、敬老院、村庄送演节目,每年仅在半塔就演出30场以上。
新闻推荐
8月25日上午,总投资9600万元的现代农业食用菌研发项目落户来安县张山乡仰山村。该项目由安徽兴利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投资,主要以促进蔬菜和食用菌的间作、食用菌林下仿野生...
来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