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2年后就要退休,他却在家门口离去
杭士江是明光市白米山农场三分场的职工,今年58岁,再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家中五口人,90多岁高龄的父母还健在,妻子身体不好,唯一的孩子也在外地打工。由于平时没有工资,仅靠承包农场的几亩地生活,家境非常贫困。现在,一家人还住在农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低矮破旧的小瓦房里,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电视机。
4月19日中午,嘉山集村附近一无名河道因上游老嘉山山洪暴发,河水陡涨。当时,家住附近的杭士江正在河边洗衣服,突然听到一名妇女呼喊救命,他来不及考虑,就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救人。由于自己不会游泳,最终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落水者推到岸边,自己却永远地沉入水底。
老杭是个热心人,多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工作,同事和村民们都很喜欢他。谈起老杭,村里人至今都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不久前,明光市市政府授予杭士江“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日前,全省4月份精神文明十佳事迹评选揭晓。本刊今年4月30日4版头条报道的《不会游泳,仍勇敢下水救人》“平民英雄”杭士江和2007年5月24日6版整版报道的《“板凳男生”的求学路》滁州学院2006级学生刘凤喜的事迹入选。
儿子新婚时全家合影,前排右为杭士江。(资料图片)
尽管只能靠板凳挪移,他却希望走得更远
刘凤喜是安徽省利辛县中町镇人,10个月大时,因发烧引起的小儿麻痹症,双腿不断地萎缩并严重畸形。从此,一只只或大或小的板凳支撑着他上完了小学、中学,2006年,他考取滁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专业,成为一名“天之骄子”。
由于身体残疾,在校期间他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每天早晨,离上课还有几十分钟的时候,他就要借助板凳向教室“走”去。他双手握着一只小板凳,先“挪”过两个台阶,然后再用力将一只脚向前挪动,就这样“挪”一次板凳,“移”动一次身体前进。
平时,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那种自信和坚强足以感染每一个相识的人。虽然在别人眼里他是残缺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十分照顾。但是他却早已习惯像常人一样学习和生活,在班里,他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在课外,和同学对弈是他最开心的事情。尽管只能靠板凳挪移,他却希望自己能走得更远。
(记者华伟)
图为板凳男生刘凤喜正在课堂上。(资料图片) 记者王家国 摄
新闻推荐
明光
明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明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