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滁城南湖四期建设工程现场采访;放眼望去,昔日的古城墙下废墟河道正在全面重新改造。所到之处车轮滚滚,机械轰鸣,上千名建筑工人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南湖四期工程为滁州市60项重点工程之一,是打通滁城老城区环城水系,实现“两河四湖”整体规划中四水相通的重要工程。
工程在整体设计上以“山、水、亭、桥”为特色,是打造“美好新滁州”的又一经典力作,将会为再现“滁州西涧”美景锦上添花。
图文报道 本报记者汪 强
·施工现场的农民工
·工人们在辛勤忘我的工作
·依托滁州西涧水库下游的环湖水系即将打通
乡村调解员 百姓“和事佬”
——记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凤阳县小溪河镇人民调解员张秀华
图文报道 汪 强 戴淮林 王绪波
·从33层高楼上俯看正在紧张施工的南湖四期工程。
下岗志不衰 山村创业忙 ——记明光市三界镇永林山芋种植合作社带头人方勇 汪 强 李 龙 王德海
地处江淮分水岭、易旱缺水的三界镇碾城村有个脱毒山芋育苗基地,依托基地成立了永林山芋种植合作社;社长方勇原是三界粮站下岗职工,如今他已成为分水岭上带领600多农户致富奔小康的创业领头人。
下岗后的方勇曾卖过农资,也做过其他生意。2011年,他了解到当地山芋品种退化,产量也不高,有的山芋苗甚至还有病毒病,影响了农民收入,便果断地联系单而清(尔)、周勇、刘建等人成立了永林山芋种植合作社,引进、推广适销对路的新品种,请来了滁州市农科专家现场指导,建起了脱毒山芋育苗基地,和南京的食品加工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从而带动了本镇和张八岭镇、管店镇等周边乡镇600多农户,每户每亩收入达2000元以上。
近年来,他们先后投资50余万元,流转土地30亩,建起了近40个标准钢架育苗大棚,基地建设还被纳入了江淮分水岭治理项目。今年可育山芋新品种济黑一号种苗1300万株,可种植3500余亩,可产山芋8500余吨。据测算,入社农户将增收300余万元。
年已50岁的张秀华,曾是小岗村的法律顾问,沈浩的得力助手。如今他在人民调解员的岗位上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走过了无数艰难困苦,同样也收获了无数的满足和喜悦。,张秀华发挥所能,努力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党委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金桥,被村民们称作“和事佬”。
从事调解工作26年来,他共调解民间纠纷2000多起,涉及当事人4000多人,涉及金额3000多万元,防止民转刑案件19起,防止群体性事件26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是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他先后获得凤阳县“一五”“二五”“四五”“五五”普法先进个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省司法厅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等光荣称号;去年10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人民调解能手”……
·方勇在田间与村民与技术人员培育山芋新品种
·张秀华在向村民宣讲国家农村土地扭转政策
百姓风采
·张秀华在小岗面业担任法律顾问
·张秀华与村民亲切交谈
责任编辑:汪强
·村民们正在挑选优质山芋,运往城市
新闻推荐
走进淮安吴公祠 □崇之杰
明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明光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