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四个月过去了。2010年,按国家工信部要求,从当年9月1日起,居民办理手机卡业务须用实名。彼时,关于“手机实名制”利弊的争论,一度沸沸扬扬。然而,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以及返乡人数的增多,这场争论渐趋平缓。眼下,滁城大街小巷里“神州行家园卡”、“如意通”等非实名制手机业务依旧正常办理,手机实名制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手机实名制从争论到定论,耗费了数年光阴。这其中,焦点是部分手机业务在非实名制状况下,涉黄、暴力、诈骗等短信层出不穷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收到过此类短信。其实,手机实名制实施的一个重要初衷是打击“信骚扰”。然而,这一初衷能否实现尚不可知。“现在很多网页都可以下载软件群发短信,仅靠实名制能杜绝垃圾短信吗?”滁城某高校一位姚姓老师如此发问。实际上,手机实名制打击“信骚扰”的构思,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被动的局面。
“信骚扰”难以杜绝
“实名制”有名无实
和2010年9月1日前后相比,当下,滁城市场的“非实名”手机业务办理平稳,手机实名制的影响几乎为零。以中国移动推出的“神州行家园卡”为例,目前滁城移动网点大多会告知业务办理者:该项手机业务无需身份证明,使用便捷。而就在四个月前,一些零售卡商还在担忧——手机实名制实施后,习惯于销售非实名制手机卡的他们该何去何从。“目前我们仍未接到省公司的相关通知,预付费(非实名制)卡仍然正常销售。”中国移动滁州分公司一位工作人员称,从近期业务办理情况看,“非实名”手机卡销售额呈上升趋势。
事实上,手机实名制并未强求“一步到位”。此前,国家工信部介绍,政策实施后,新用户办理手机业务将登记身份证等信息,而已经使用非实名制手机业务的“老用户”,将采取逐步“补登”方式。新政实施将有三年过渡期,2012年才将实现所有手机业务实名登记。这样一来,滁城手机“非实名卡”销售升温的现象似乎合情合理。然而一个新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如果盗用其他人身份证件,或使用假冒身份证件进行实名业务办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却无法知晓。对此,一些通信企业仅表示,可能会有相关规定对此专门解决。 (记者方铭嘉)
“非实名”何去何从
新闻推荐
晨刊讯 在昨日上午的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记者得知,2010年市政协362件提案已全部办结。据介绍,362件提案中,经济类156件,科教文卫类97件,政法...
滁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滁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