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和在事发地讲述当时跳河救人经过。记者卢晓东实习生刘玉叶/文 记者王家国/图陈志和在自己经营的鱼丸小摊前忙碌陈志和在自己经营的鱼丸小摊前忙碌。。
这几日,椒陵大地的老百姓都在谈论一个人:2011年1月14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家住全椒县襄河岸边的一8岁小孩不慎落水,一中年男子不畏严寒,纵身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奋不顾身将小孩救起。男子从水里爬起来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光着脚丫消失在了人群中。
这个救人的中年男子叫什么,哪里人,他有没有被冻着?所有人都在问。还好,有路过的行人将他救人的全过程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发到了当地的论坛,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位救人的英雄名叫陈志和,在襄河岸边经营一家鱼丸店。三九严冬,“鱼丸哥”勇救落水儿童,一时间让椒陵大地暖意融融。
有他这样的朋友,是福气!
晨刊讯从10岁时的玩伴,到如今都已人到中年,听闻记者要采访陈志和,和陈志和有着30年友情的俞兆胜怎么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特地前来向记者“侃一侃”他的老友。在他的印象中,这位老友,30年来一如既往的“实在”,让他从心里觉得“有这样的朋友,是一辈子的福气!”
“知道我每次来他这买鱼丸抱着多矛盾的心情啊,总想来买鱼丸,可是每次买了,他都不让付钱,真是拿他没办法了。”一开口,俞兆胜便向记者“抱怨”道。而陈志和的这种“义气”从小时候便已“初见端倪”。小学时,只要班级有任何大扫除或者义务劳动,陈志和总是第一个上阵,连亲戚给他的一个橘子,他一定也会很“厚道”地掰半个给朋友。
“真没想到,天气这么冷,他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敢跳下水,这勇气可真让我佩服,不过想想他的性格,还真符合他的做事风格。”听闻这一次的救人事件,俞兆胜说虽然很意外,但完全属“情理之中”。
那一刻,他一个箭步,纵身跳入水中
1月14日,静静的襄河水穿城而过,椒陵大地迎来入冬后最冷的一天,零下9℃的最低气温。
午饭过后,陈志和与妻子像往常一样围坐在鱼丸店里煤炉前包蛋饺。突然河对岸传来急促的喊叫声:“快来人啊,有人掉河里了……”听到呼救,陈志和冲出店门,只见对岸一位大妈急得直跺脚,河中央隐约见到小孩的一只胳膊和小脑袋。没来得及细想,陈志和一把掀掉外套,一个箭步跳到2米多深的河滩菜地上,再纵身跃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奋力向孩子游去。
三九严冬,毛衣、棉裤全都浸透了水,陈志和才发现自己被冻得完全动不了。更严重的是,脚上的布棉鞋浸了水,重得像是两只手在把自己往下拽。边划水边拖着孩子,相当吃力,匆忙之下,他奋力将一只脚的棉鞋蹬掉,以减轻点重量,然后一鼓作气将孩子边推边顶拽到岸边,在周围群众的帮忙下,孩子终于被拉上了岸。
救人后,他说,小孩的命多亏了大妈
看到陈志和光着脚丫从河里爬上来的那一瞬间,妻子王红在岸边失声痛哭,原来丈夫连帽子都没来得及拿掉,含在嘴里的半根香烟也还在滴水,给他递过去热水袋的时候,丈夫已经冻得连伸手接的力气都没有。可是就在她准备问问丈夫冷不冷时,丈夫却一脚跨上了店门口的电动车,一声不吭地走了。
原来,被冻得受不住的陈志和赶忙冲回家换衣服了。只是后来回想时,陈志和憨憨地向记者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还会有力气骑电动车,感觉一路像是“飘回家的”。78岁的老父亲见到陈志和湿漉漉地回来时,一听说是救小孩的,一句话也没说,直接就给他拎了三壶热水。
救人后,小孩的外公外婆给陈志和送来了“谢礼”。外婆含泪表示,“有多少钱也买不到人救我的小孩!”可是陈志和都谢绝了。这几日,陈志和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没做什么,看到孩子落水,救他是应该的。你们不要宣传,真的没什么,小孩的命多亏了那位大妈,她才最该被感谢!”
平日里,乐于助人,是他的一贯作风
“鱼丸哥”跳进冰冷河水,勇救落水儿童,一时间,陈志和成为椒陵大地的一位名人,各路媒体纷纷赶来采访他,但这没有影响他原本平常的生活。虽然因为冷水浸泡,这几日,陈志和的腿还有些隐隐作痛,但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店里给妻子打下手,依然乐呵呵地笑对每一位顾客。
陈志和的妻子王红告诉记者,喜欢帮助人,是丈夫的一贯作风。以前在南京打工时,丈夫就曾帮助过两个素不相识的打工者。一次是在2008年,那时,丈夫在一家物流公司开车,一天中午,有人慌慌张张跑来敲门,原来是一位工人因为长时间在油罐里作业中毒了,丈夫二话不说,丢下饭碗,立马把他送到医院。还有一次是在2009年10月一个深夜,租住在一起的一名工人突发阑尾炎,丈夫知道后,一骨碌爬起来把人送到医院,然后又悄悄赶回家。
而听闻这一次的救人事件,“鱼丸哥”的街坊邻居向记者说,陈志和救人一点也不稀奇,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记者感言:寒冷的冬天,火热的见义勇为,质朴的感动。没有犹豫,没有迟疑,在那一刻,“鱼丸哥”的一跳,跳出了一个最普通的小人物的风采,救起了快被淡忘的传统美德,温暖了些许深埋人们心中的严寒。今年的冬天,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这一时间,椒陵大地因为有了这样一位“鱼丸哥”,似乎变得没有那么寒冷。
妻子说,
日子虽过得紧巴巴的,却幸福!
晨刊讯时隔一星期后,回想起1月14号中午丈夫跳下水救人的那一幕,陈志和的妻子王红依然心有余悸。天气那么冷,河水那么深,看到丈夫在冰冷的河水中动作越来越缓慢时,在岸上看着的她流出了眼泪。
她告诉记者,像这样因为丈夫的勇敢而让自己担心的事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只是自己一直都放在了心里,因为她知道,这个也许就是自己当初看中的丈夫的最好品质。2004年10月18日晚上,丈夫的一位朋友借车用,没想到却遇到车祸,朋友不幸身亡,而丈夫也因此担上了几万元的债务。而这无疑是给他们原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丈夫没有一句埋怨,而她也理所当然地支持丈夫,并跟着丈夫开始了艰辛的打工、还债的生活。
“性格直,心思细,人好,当时就是冲着这些,我才嫁给他的!”现在,王红和丈夫一起经营着这家小小的鱼丸店,日子从未因为丈夫的诸多“勇敢”之举而有所改变。不过她告诉记者,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是她为嫁了这样的一个人而深感幸福。
他的外号叫“雷弟”
晨刊讯陈志和今年40岁了,亲朋好友中有的爱叫他“小和子”,有的叫他“老陈”,不过他的鱼丸店所在的店面处的街坊邻居们却全都
亲切地称他为“雷弟”——不是因为他做事“雷人”,而是因为他是“雷锋的弟弟”。
前几日下雪,鱼丸店所在的全椒粮站河沿门面房前的小道上雪积有两三厘米深,看着行人路过时都在小心翼翼地“溜冰”,陈志和立马拿起了扫帚、铁锹,不仅把自己家店面门口的雪给铲得干干净净,还一道把周边四五家店面门口的积雪都给清理了。“哟,雷弟,铲雪呢啊!”看着陈志和忙得满头大汗,街坊们总是很庆幸有人帮他们“排忧解难”。
“吃亏是福”是家训
晨刊讯在陈志和的鱼丸店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四舍五不入”,也就是说收钱时,低于5毛时零头都给省了,5毛往上不
足一元的话都按5毛收取。采访中,陈志和无意中向记者说起这一“规矩”,不过连他自己也记不起为什么会坚持如此。后来想了想,也许是从小被父亲就一直念叨的“吃亏是福”的家训所影响。
“能够吃点亏,不能讨人巧。”这句话是陈志和很小时,父亲就一直对他说的。“有时候想想,自己小本经营,能多挣点是点,可是转念想想,不就是几毛钱嘛,太斤斤计较的话,反而活得很累。”他憨憨地向记者表示。
新闻推荐
社会公共服务缴费实现“一站通”(详见五版)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