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医生是好人,在大山里不知看好多少人的病,山里人都从心里感激他! ”11月21日,在全椒县石沛镇孤山村卫生室打点滴的徐佐英老人向记者讲述王永和行医的故事。
1994年,刚满30岁的王永和被上级派往孤山村。带着妻子和3岁的儿子扎进了深山,他踏上了长达19年的深山行医路。 19年来,在他的带动下,村医们成立志愿服务队,骑上自行车、摩托车,背上药箱,翻山越岭送医上门。
19年前,第一眼看到工作场所,王永和站着直发呆:7间破旧的瓦房,地基下陷,四周蒿草丛生,屋里土墙泥砌,风一吹灰尘直掉,摆放药品的架子竟是一块临时搭着的水泥板。头3天晚上,王永和睡不着,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如何去改变?
背着药箱,骑着自行车,王永和带着同事开始挨家挨户了解情况,为村民做健康档案。一个月后,症结找到了:条件差、医术不高、态度不好,要价高。王永和暗暗发誓,要让山里的群众找他看过一次病就忘不了他,要用爱心温暖村民。
1996年,在上级单位的支持下,孤山村卫生室建起了新楼,上下两层各五间。 “有的年轻医生耐不住山区的清苦,陆续走了,但也有医生陆续来,我向村民承诺:不管怎样,志愿服务队一直存在,志愿服务一直开展。 ”王永和告诉记者。
王永和行医已有26载,为大山深处的3000余居民诊疗疾患。孤山村卫生室位于全椒县石沛镇的偏远山区,距县城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山里人有病都找王医生,无论刮风下雨,遇到危重病人王永和总是背起药箱跋山涉水上门服务。
由于医术精湛,2005年和2009年,全椒县卫生部门两次欲将王永和调至其他卫生院当院长。村民得知后,摁下红手印向上级部门表达留下王永和的愿望。王永和留下了。他用“医德”赢得了口碑,先后被全椒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习沈浩精神先进个人和“全椒好人”。本报记者袁家权实习生范婧文
李晓敏摄影报道
山道弯弯,留下了王永和行医的足迹。
“注意按时用药,高血压才能稳定病情! ”给村民发药时,王永和再三叮嘱。
每次就医归来,王永和总是疲惫地登上卫生室的台阶。
多年来,王永和坚持自学,提高业务水平。
新闻推荐
全椒县政协本报讯 5月23日,全椒政协对全县森林增长工程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襄河镇辉隆集团、十字镇美心园林、石沛镇金牛集团、西王镇薄壳山核桃基地以及一环线苗木景观带和瓦山林场调研森...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