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跃波 本报通讯员 张杰
“往年这个时候,早在家歇着了,今年啊,忙得年货还没来得及办。 ”1月17日上午,记者刚走进全椒县石沛镇大韩新村联盟生态农业合作社,就听到了几位村民的“抱怨”。虽然正值寒冬腊月,这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两辆运输车停在蔬菜大棚前,大棚里闪动着忙碌的身影,一会儿工夫,运输车满栽着新鲜蔬菜驶往县城;蔬菜大棚的入口处,10多位农民正在挥锹挖坑,准备栽树;不远处,一个占地约百亩的水塘里,数千只鹅在嘎嘎嘎地欢叫。
合作社的理事长叫张国伦。尽管今年刚40出头,因其做事沉稳,大伙习惯称他为“老张”。老张中等身高,体型偏胖,说话声音洪亮。从2009年开始,老张开始与周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交易,如今,他经营的土地面积3200亩,是地地道道的大户。
“政府给买了养老保险,解决了乡亲们的后顾之忧。按照土地流转合同,一年下来,每亩我要给200公斤的口粮。有些人把地租给我,外出打工了,也有不少人留在家里,到合作社上班。 ”张国伦告诉记者,合作社常年聘请本地农民打工,农闲时有40多人,农忙时有200多人,平均每月的工资支出有12余万元,其中一部分有文化、懂技术的被聘为管理人员,年薪在4万至5万元之间。
一旁忙碌的村民杨金保插话道:“合作社还给大伙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仔细算下来,在家门口打工也不差。说出去,也有面子。 ”
说话间,记者来到张国伦办公的地方,桌上一本厚厚的规划书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咱农业也要现代化啊。3年前,我专门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编制了生态农业未来5年发展规划,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心里有数着呢。 ”谈到这个话题,张国伦满脸兴奋之情:专家把土地的肥瘦分成三等,上等地种粮食,中等地种蔬菜,下等地种草,草可以喂鹅,从而使有限的土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记者翻开厚厚的规划书,里面对种植、养殖、市场营销、利润率、信息技术等都有详细的分析。“当初光规划编制费就花了8万元,当时,村里很多人说我傻,钱没地方花。实践证明啊,这8万块钱太值了,今年合作社的纯收入已经超过100万元了。 ”张国伦得意地说。
同行的镇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两年,张国伦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加入合作社养鹅的农民有118户、种蔬菜的有38户,合作社成员平均年增收1万多元。张国伦还出资建设了蔬菜检测室,现在合作社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增至12个品种,每天供应全椒县城18个直销店;合作社利用猪粪发酵产生的沼气,无偿提供给大伙使用。
[百姓期盼]
全椒县大韩新村联盟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国伦:
从小就梦想建一个庄园,种植、养殖、水产品齐全。这两年,我的园先后成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和省级农业示范园,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但一人富、一家富不算本事,带动大伙富、全村富才叫能人。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发展现代农业指明方向。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新梦想,那就是发展休闲观光高效农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周连山 通讯员 鲁茂文)日前,全椒县文化馆组织专业人员,从全椒近千首民歌中整理出脍炙人口的20首优秀民歌,并作重点宣传推广。这20首民歌有语言朴实生动、简洁易懂的《张家大姐真是好...
全椒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