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宝本报通讯员 张平
陶友贵是全椒二郎口镇赤镇街道的老船工。赤镇,紧靠长江支流滁河,陶友贵便是在滁河边出生和成长的。 2008年,陶友贵年纪大了,离开了伴随大半辈子的渡船,徜徉在古镇悠长的斜阳中,安度晚年。
5月29日,临近端午,陶友贵却忙碌起来。受二郎口镇文化站的邀请,他来到渡口,给镇文化站的两只龙舟刷漆、点妆,并指导小伙子们排演龙舟大赛。 “现在壮劳力都不在家,想组织像往年那样规模的龙舟大赛,难了。 ”陶友贵充满感慨。
滁河在全椒穿境而过,绵延60公里。在全椒县的滁河岸边,自古就有举办龙舟会的传统。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穿戴整齐,小孩胸前挂着各式各样的香囊,大人带着自家包的粽子,清早就来到滁河边观看龙舟会。龙舟会由红黄青白紫五色龙舟组成,每条龙舟各15人,其中12人分坐两边手执单桨,齐心协力向前方划动,一人掌舵,一人打锣鼓,一人手执长鞭。他们随鼓点上下奋力翻桨,疾驰如飞,整齐如一,十分壮观。桨手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头巾和背心短裤都是按船的颜色而定。在船上用布和篾扎出龙头、龙身和龙尾,成拱形。龙髯漂在水面,龙眼炯炯发光。龙门四方高挂五彩球,桨手们按锣鼓节奏左划右起,慢打轻划,紧打快划。沿河两岸成千上万观众,穿红戴绿,鼓掌放炮迎接龙舟。高潮到来时,人们会高声呼喊,纷纷把粽子抛向河心。
龙舟会竞赛项目很多,竞争最激烈的是争“红招”。红招是竹篙挑在河面上的锦缎被面,上用金线绣着斗大的“奖”字,头招十五幅,二、三招略有所减。规则是:龙舟艳丽,服饰整齐,动作刚健,身手灵活,锣鼓点节拍有致,歌声清脆响亮,以夺取一等红招者为龙头状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周连山 通讯员 熊许玮)12月4日,全椒县城居民陈晖夫妇专门到邮储银行全椒支行襄水西路储蓄所,感谢邮储员工王波。12月3日10点多,襄水西路储蓄所邮储员王波按照预约,很快为陈晖夫妇办结...
全椒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