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椒县古河镇的种粮大户向本报编辑部反映,2014年午收期间,古河镇的不少种粮大户都被镇政府叫去开了一次会。在会上,镇领导强调了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希望所有种粮大户能积极配合当前政府的禁烧工作。
承包耕地500多亩的陶明就是当时的与会者之一。日前,他向本报反映称,镇里在开会时除了宣传秸秆禁烧外,还向他们承诺了一件事,但至今没有兑现。
“镇领导说了,国家对禁烧有补助,小麦每亩20元,水稻10元,只要我们没有焚烧秸秆就发给我们。 ”陶明说,他们至今没有领到补助。
本报记者接到反映后于2014年12月30日赶到古河镇采访了解此事。在陶明家,记者见到了其他四五位种粮大户。承包了三四百亩耕地的种粮户李志向记者回忆了午季时的情况:“当时正在割麦,镇里天天以各种形式宣传秸秆禁烧,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说,国家有补助。 ”
李志告诉记者,当时他从一位镇干部口中得知,这项补助是县里统一发的,只要农民没有焚烧秸秆,就能拿到补助。 “相比普通农民,我们大户肯定愿意拿补助啊,毕竟一亩30元,几百亩下来有不少呢。 ”李志说。
据参加会议的大户们介绍,为进一步落实秸秆禁烧政策,古河镇政府在当时将全镇的种粮大户召集起来开了一次大会。大户们告诉记者,他们正是在那次会上真正得知上级会将补助在禁烧期后发放给他们的。会后,大户们还签订了禁烧承诺书,保证自家地里不着火。
秸秆禁烧期后,陶明、李志等人开始等着政府发放补助,可左等右等,一直到了秋收之后,镇政府仍然没有发钱的意思。 “我们都支持了禁烧,还签了保证书,为何政府说话不算话呢? ”种粮大户们很是疑惑,但多次找到镇政府后,他们还是没有等来一分钱。
如今,已是新的一年。采访当日,记者在当地种粮大户们的地里发现,秋收后的秸秆由于禁烧需要同样没有焚烧,不少大户用机械将秸秆打碎后直接还原在了地里。大户们告诉记者,秸秆直接还田,容易导致麦种难以入土,造成减产。
“本以为政府会发放补助,适当减少我们的损失,没想到政府的承诺却兑现不了。 ”陪同采访的陶明边说边用手拾起一捧散落在麦地里的秸秆,“你看,不少麦种直接撒到了秸秆上,被冻死了,减产是肯定的。 ”
从地里采访完后,记者当日下午来到了古河镇政府,见到了该镇分管秸秆禁烧工作的副镇长任权。对于种粮大户的质疑,他做出了回应。他表示,镇里确实曾宣传有补助,但补助至今没发事出有因。
“我们镇今年一共有50万元的秸秆禁烧经费,但在今年的秸秆禁烧中被发现有一处起火点,上级直接罚款37万元。因此,镇里真正拿到手的经费只有13万元。 ”任权坦言,这13万既要保证禁烧宣传人员的开支,又要用于发放禁烧补助,“捉襟见肘”。
任权同时表示,禁烧有补助不假,但他并未见到有上级文件直接说要将补助发放到户。 “我们只是考虑到实际情况,所以宣传了补助到户,但13万元毕竟太少,导致至今没发。 ”任权进一步解释了原因。
对于当前种粮大户的诉求,任权称,镇里已经注意到并开会研究了此事。 “初步决定打报告上去,申请要点钱将禁烧补助发到位,但能有多少钱一亩,现在还不确定。 ”任权透露,在农历年底前应该会有最终结果。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得知,古河镇的邻镇、同属一县的大墅镇已经将禁烧补助发放到位。大墅镇一位种粮大户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发放禁烧补助是政府兑现承诺的表现,有承诺不兑现很难让人支持来年的禁烧工作,政府也容易失信于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种粮大户均为化名)
本报记者 陆杨
新闻推荐
■ 本本报记者 刘刚两年前,本报曾经报道全椒“龙虾大王”王如峰的致富经历,从2006年到2013年短短七年时间,他的合作社从350亩一直扩大到11500亩,带动了347户农民靠养殖龙虾致富。两年过去了,王如...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