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婷
10月10日上午,秋阳高照。全椒县马厂镇黄庵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陈昌庆夫妇翻晒着刚刚收割上来的籼稻。“稻子里有些霉球,卖不上价。 ”陈昌庆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
记者俯身抓起一把稻谷,果然看到里面有一些发霉的杂质。全椒县农委土肥站站长郑金竹告诉记者,这是稻曲病的症状,今年雨水多,农户如果防治不及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粮仓不收,价格也在跌。 ”陈昌庆说,小粮贩给出的价格仅为每公斤2.56元,而他去年的稻价是每公斤2.64元。
在不远处的黄庵村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稻田里,记者看到,稻穗金黄饱满,品质明显比陈昌庆家晾晒的稻子好。 “今年6月,我们启动了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示范田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抓好节肥、节药、节水,同时实现增产。 ”郑金竹说。
黄庵村村支书曹圣全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村民张广成因为不信任机插秧,居然把田里插好的秧苗全部拔掉,重新直播稻种,结果减产严重。今年,他二话不说,主动按照绿色增产示范田的要求进行田间管理。
种粮大户张学锋可谓尝到了绿色增产模式的甜头。在全椒县六镇镇郑桥村一条乡间道路上,张学锋看着田野里一片金黄,喜上眉梢:“这一大片籼稻,明天就开始收割了!”说话间,一辆装载着收割机的小卡车从他身后驶过。
稻花香里说丰年,张学锋兴致很高:“去年,我家稻田亩产量为550公斤至600公斤,今年保守估计有650公斤至700公斤。 ”由于品质好、出米率高,老张家的籼稻不仅要供给中储粮全椒直属库,还以每公斤2.84元的价格被一家米厂订下。
肥料、农药等利用率的提高,也为张学锋节约了种粮成本。 “秸秆还田后,每亩地可节约复合肥10公斤,尿素2.5公斤,合计每亩节肥费用达35元。 ”张学锋说,“在农药方面,我们选择了高效低毒的农药,喷洒次数也从3次减少到2次,每亩地节约农药及人工成本约20元。 ”
“总共算下来,我们家3000多亩地今年将增加净利润约60万元。其中20万元来自节本,40万元来自增产。 ”张学锋说,“令以我感到惊喜的是,由于节肥、节药,稻田附近的小水塘也变得清澈了。 ”
新闻推荐
安徽全椒县 李慧笔者长期担任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负责人,深知部分派驻纪检监察干部,由于工作上始终感觉“受制于人”,职能上不得不“听命于人”,情感上又被“视为外人”,导致对违规违纪现象不敢...
全椒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