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龙
凭栏远眺
江南的美景,离不开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在《江南春》里,写出了古寺的迷离和沧桑。
凡尘最清静之所,在寺庙。“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里,道出了古寺的清幽与诗意。
思想闪光的地方,在寺庙。深受徽宗赵佶点赞的画作《深山藏古寺》,不画古寺,但古寺的意境凸显,构思的巧妙令人折服。
寺庙,让人念念不忘。走下五台山的鲁智深生擒方腊后,不愿还俗为官,甘愿在杭州六和寺“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怡红公子贾宝玉毅然逃了红尘,冒雪上五台山。
“当年曾入梦,今日恍登堂。人语一溪水,桃花伴夕阳。天龙昄法钵,山鸟下经床。愿祝留须客,毋为行脚忙。”这是罗万象的《春日游大觉寺》。天长历史上最有名的县官有两个,一个是包拯,另一个就是罗万象。这两个人都不是天长人,包拯是安徽合肥人,罗万象是江西南昌人,但都受到天长人民的爱戴。
罗万象笔下的大觉寺旧址,在今天的天长市汊涧镇。“翠柏苍松唐代寺,大河流水汉时桥。”这是清代天长文人程虞卿的诗句。王明居,汊涧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他撰文说,大觉寺和汉桥,是汊涧镇闪闪发光的古建筑明珠,又是耸立在汊涧人民心坎中的两座纪念碑。不幸的是,日寇在侵华战争期间,汊涧惨遭洗劫,大觉寺及树木、竹林,被烧成灰烬,只有一棵唐松经抢救后才存活。王明居对家乡这棵唐松情有独钟。他这样深情地写道:“解放后,我长期在外工作,每次返乡,总要到唐松前凭吊一番。”后来,连这棵唐松也被毁了。
我无从想象大觉寺九十九间半的宏大规模,万斤大钟撞击时洪声振荡的非凡气势,袛印山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的深邃静谧,汉石桥建造时的神奇传说和神秘脚印,日本飞机轰炸古镇时的生灵涂炭,江北军政干校在古镇上的活跃生活,刘少奇、罗炳辉等革命先驱在古镇里的光辉身影。
我要让这一切在我的文字里复活,以我并不擅长的小说方式。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裹足不前。我虽是故乡汊涧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但也有为绿化家乡贡献绵薄之力的心愿。我像一个笨拙的瓦匠,想砌一座美丽的花园,将故乡的大觉寺安放。每当遭遇失败和感觉气馁时,耳畔都会响起大觉寺的声声呼唤。于是,我重新振作起精神,继续我的失败之旅。
谁能说在沸水中煎熬的茶叶不值得尊重呢?何况它还恋着郁郁葱葱的故园。
这故园里,还有一座有待安放的大觉寺。
新闻推荐
天长召开西北片红色乡村生态旅游研讨会
天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长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