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供应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确保气源及价格稳定,市民十分关注。市人大代表吴大兴对民用天然气价格及安全管理进行了调查。他认为,市发改委等市级部门应加大与上游供气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保障用户用气需求,并适当降低用气价格。
现象: 缺气价高 增加负担
吴大兴特意对达川区南城居民天然气用气情况以及农村供气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他认为,南城居民用气主要由达县天然气公司、达州市八方能源有限公司和达州市天然气南城分公司3家企业分片供应,3家企业分别与中石油签订了常年供气合同,现对南城日供气量13万立方米,覆盖用户11.3万户。
“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用气指标不够,二是用气价格偏高。”吴大兴指出,2013年,中石油与3家燃气公司签订的年供气指标为4800万立方米,而南城实际用气量为5600万立方米,用气指标缺口达800万立方米。而中石油与3家燃气公司执行的指标内价格为居民用气1.277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气2.143元/立方米,超出指标的800万立方米燃气价格按非居民用气计量,直接按2.143元/立方米收取,导致城市居民用气价格为1.83元/立方米,增加0.55元/立方米,无形中增加了居民负担。
建议: 保障用气 组建乡镇燃企
“企业在收取民用天然气燃气费时,应以实际价格为准,不能把超供气指标的非居民用气的燃气费分摊给城镇居民。市发改委等部门可加大对供气单位的沟通协调力度,争取提高达川区城镇居民用气指标,并随城市发展逐年递增,保障用气需求,适当降低用气价格。”吴大兴建议。
吴大兴还表示,农村供气也急需规范管理。据他调查,达川区一些乡镇气源无保障。虽然全区使用天然气的乡镇已达70%以上,有38个乡镇由15家燃气经营企业供气,其中仅有5家企业与供气单位签订了供气协议,其余10家企业主要依靠这5家企业二次转供,气源无保障、指标紧缺,停气现象时有发生,且价格不稳定,场镇居民意见较大。同时,部分企业埋设的供气管道漏气现象也十分严重。
对此,吴大兴建议,市发改委可按照四川省燃气经营许可要求,对未立项的燃气企业进行审批立项,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供气企业进行规范管理,进行合作联合,创造条件引进有资质、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对乡镇燃气企业进行收购重组,实行统一经营,规范管理。
(本报两会报道组)
新闻推荐
本报讯根据国家发改委《收费年度审验管理办法》、《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四川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四川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等规定,近日,市发改委决定,从2014年2月中旬...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