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对于达县铁山森林公园,肯定是一个将要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一尊大佛突然现身铁山,使铁山这个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突然间华光闪烁,身价倍增。笔者可以负责任地预言,铁山大佛,不但将成为铁山,成为达州的一个拳头旅游产品,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任何旅游景区都不可复制的一个新景点。
偶然一望 发现大佛
也就在16日这个星期三的傍晚六点多钟,达城著名摄影艺术家潘传明和著名牙科专家、摄影发烧友黄北平,专程到铁山主峰大崖角拍摄落日的壮丽美景。时值酷夏,遍地流金,空气发烫,热浪蒸腾。他们挥汗如雨,沿着通向电视转播塔的水泥公路向山顶攀去。来到大崖角下的山垭口,停步小憩,稍作喘息。向右是风光无限的大崖角,上崖的梯道陡峭险峻,如悬头顶。向左是游人罕至的小尖山,正在修建的游山便道初具规模,大青石铺就的阶梯蜿蜒曲折,隐于山腰。他们向左,向小尖山的山顶攀去。走了将近50米,潘传明转身向大崖角一望,突然发出一声惊叫:“老黄,你看那像什么?”听得惊叫,黄北平也回过头去,随着潘传明的手指,看到大崖角的悬崖绝壁之上,苍翠欲滴的藤蔓植物之中,凸现出一方高度超过20米的白色石头肖像。那浓眉的大眼,那坚挺的鼻梁,那刚毅的嘴唇,还有额头上那三道深深的抬头纹,似人似神,似仙似佛,巧夺天工,惟妙惟肖。“这像什么?”“这像一尊大佛。”“这就是逼真的斗战胜佛孙悟空啊!”
惟妙惟肖 令人惊叹
两人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激动,快步奔向山顶那正在修建的“拜佛亭”。回身抬头再看,只见大佛面朝西方,凝视着山脚下的金窝,凝视着近在咫尺的管村,凝视着远远近近的大美山河。恰逢夕阳西沉,红日如盘,道道霞光,直照大佛。此时的大佛,凸显于万绿丛中,璀璨的落日,将赤橙黄绿青蓝紫,毫不吝啬地倾注到佛的脸上,夕阳聚焦,佛光闪耀,使佛的眼睛、鼻子、嘴唇,轮廓更加分明,情感更加丰富。眼睛似乎在灵灵地闪动,嘴巴似乎在微微地开合,嘴唇还略现红润,好像抹着唇膏。特别有趣的是,他帽檐上的一块圆圆的石头,恰如一枚通灵宝玉,镶嵌在头顶的紧箍咒上,使大佛更逼真,更传神。而枝牵叶缠的藤蔓植物,又遮住了大佛的耳朵和半个脸颊,恰似大佛浓密的络腮胡子,使大佛更显岁月苍桑,磨难多多。这使人不由得想到,此佛如果早日现身,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时,也就不需要剧组劳神费力,去找那个如来佛一伸巴掌,就压了孙大圣500年的五行山,铁山也早就跟着红火啦。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大崖角下,众山罗列,如信徒正对大佛顶礼膜拜。灯盏窝恰似一座天然香炉,“炉”中那苍劲的油松,那挺拔的柳杉,有的如高香,有的似蜡烛,一注注敬献于大佛之前。微风轻拂,薄雾升腾,烟云袅袅,百鸟啾啾,立于小尖山顶,似挤身佛堂,闻香烟扑鼻,听天籁奇音,真是怪极了,妙极了,神极了。
祸福无常自古凡人多梦幻,瞻仰大佛超庸脱俗叩金身。佛教自隋朝传入中国,至唐代达到高峰,中国对佛仁慈宽厚之德一直顶礼膜拜,人造大佛数不胜数。四川的乐山大佛,河南龙门的石窟大佛,山西云岗的石雕大佛,远近闻名,享誉天下。这些大佛无疑都是人类的艺术结晶,但他们都经过人工的雕凿,是人“培养”出来的。而铁山大佛,集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无人为打磨,天然去雕饰。笔者也曾慕名参观过不少与孙大圣相关的景点,什么“石猴拜月”,什么“大圣出山”,可那哪有什么“石猴”?哪像什么“大圣”?要眼睛没眼睛,要鼻子没鼻子,要嘴巴没嘴巴,更别说头上的那个紧箍咒了,实话实说,只不过是一块坚硬的顽石罢了。有些景点过度强调“神似”,不讲“形似”。“神似”是供人听的软件,“形似”是给人看的“硬件”。他们为什么只讲“神似”?不讲“形似”?因为他们拿不出“形似”的硬件,只得避开“硬件牌”,专打“软件牌”,靠耍嘴皮子功夫,去调动游人想象的翅膀,让游客耳朵受磨,眼睛受穷了。而铁山大佛,既“神似”,更“形似”,既可使游客张开想象的翅膀,也可使游客睁大惊愕的眼睛。这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天下不多,世界少有。
铁山大佛 游人之幸
美是到处都有的,在于发现。但发现美需要条件,需要缘分。没有铁山森林公园的打造,没有游山便道的修建,没有潘传明和黄北平那两双善于撷取美的慧眼,藏在深山的大佛,又如何能轻易现身?佛讲佛缘,人讲人缘;佛结人缘,人结佛缘;佛降铁山,与人有缘。
铁山现大佛,是铁山之幸,游人之福。祝铁山大佛安泰,祝铁山游客安康。
□文/刘秀品 摄影/潘传明 黄北平
新闻推荐
·李斌·目前,达州市中心城区的“五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尽管还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从媒体的报道和我作为一名市民所看到的情况来说,各部门工作的力度还是很大,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大街宽敞...
达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达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