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达城西客站大门外的水果摊上先后两次购买水果,都遭遇不良商贩短斤少两,这种行为真丢达州形象!”昨日,家住达川区桥湾乡的村民陈先生向本报民生热线238228来电反映。
据陈先生介绍,他侄儿在广东打工,前几天专程带女朋友回老家见父母。当天早上6点多钟,他在达城西客站接到他们,买了班线车车票后,他们一行在车站外面准备买点水果回家。在一板车水果摊前,侄儿同摊主一番讨价还价后,以7元一斤的价格购买了6斤荔枝。后来,他们在另一流动摊贩处购买李子,顺便给刚买的荔枝复了一下秤,发现6斤荔枝竟只有4斤。他们马上找到商贩,商贩却说要就要,不要就算了。之后,商贩把钱退给了他们。
他们又走到一超市旁的一家水果摊,同样以每斤7元的价格买了6.3斤荔枝,付了43元。“当我们提起荔枝时,还是感觉分量不够!”于是,他在一家副食店再次复秤,结果只有4.5斤。
他们提着荔枝去找老板理论,老板的儿子从门市出来跟他们“雄起”,当时他们怕激化矛盾,又加之客车出发时间快到点了,只好吃哑巴亏离开。
“我们在家门口被坑了,看来西客站外的水果摊贩短斤少两是惯用手段!”陈先生认为,车站码头不良商贩在秤上作“手脚”,受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还有一个城市对外开放形象。他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根治水果摊贩短斤少两的不法行为。
(本报记者 罗丁山)
新闻推荐
□《“斗战胜佛”现身铁山绝壁》后续 “斗战胜佛”引市民广泛关注
本报讯昨日本报发表《摄影发烧友拍日落却意外发现“斗战胜佛”现身铁山绝壁》一文后,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觉得这个发现太神奇了,必将大幅提升铁山的知名度。昨日上午,作者就收到多位读者的电话...
达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达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