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玉玲望着正在病床上吃饭的哥哥。
2015级8班同学写给刘小清的信。
3月17日11点30分,重庆新桥医院血液科90号病床上的刘小清,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面容清瘦。他侧脸看着打在窗外树叶上的阳光,嘴角轻微地蠕动了一下,若有所思。
两个小时前,他接到妹妹玉玲的电话,学校校长带着全校师生捐献的近7万元爱心款项正从达州宣汉赶赴重庆。这位1976年出生的基层教师忍不住泪湿眼眶。在两个月前,他被确诊为患有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进行骨髓移植,整个家庭顿时陷入了冰窖。
突然的遭遇
当确诊时已属白血病高危期
身体受病:忙于教学的他,实则身患重病
已在乡镇讲台上工作17年的刘小清,一直都觉得身体特别好,但时常忙于教育。从2000年至今,他已经送走了7届毕业生。
刘小清回想起自己发病之初,2014年7月出现了征兆,开始脚比较酸软,甚至出现皮疹;9月,因为身体一直很不错,便没有太在意。进入初三,工作更加繁忙,两个班的英语课加一个班的班主任,繁忙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直到2014年12月,他开始剧烈地咳嗽,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口中一直有血出现,而且止不住。这时,他才对自己的身体引起了警觉。
2015年1月20日,刘小清到南坝镇医院就医查询病因,医生告知可能是血液方面的疾病,需到稍大的医院确诊;1月23日,刘小清到达州市中心医院就医,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月26日,刘小清来到重庆新桥医院,再次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且已属高危组。
刘小清身患白血病的消息传回学校,学生们都发出了质问:“怎么会这样呢?”也就预示着,他们乐观、坚强、幽默的英语老师要暂别他们一段时间。面临着还有3个月毕业的学生,刘小清做着艰难的选择,是住院治疗,还是回到讲台送学生毕业?在家人和学校的要求下,刘小清住进了重庆新桥医院血液科90号病床。
精神受累:躺在病床上的他,时时挂念着学生
在刘小清老师的病床头,躺着一封信,一封从300公里外寄来的信件,寄件人是宣汉昆池职中2015级8班的全体同学。
“从2012年的那个秋天,到2015年的春天,时间一下子就溜走了。转眼,又是一个毕业季。离中考只剩下不到3个月时间了。早晨,上英语课早自习时,教室里已没有您来回走动的声音,但没有谁将您忘记,8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记挂着您。记着您的专用术语,那是在别人那里听不到的;记着您上课时偶尔的一两句幽默的玩笑话;记着您对我们的宽容、理解和关心……”刘小清非常清楚,也是他病床上一直的牵挂,甚至超过了他对自身病情的关心——正面临中考的学生们,还有3个月复习时间,他却在最紧要关头病了,他觉得自己对不住学生们。英语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每一天的学习都很重要。尽管医生让他多休息、少思考,然而他始终很牵挂,时常通过电话问问班上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刘老师,非常感谢从初一到初三您对我们的付出。在这最后的紧要关头,我们会好好学习,奋勇拼搏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也希望您能积极接受治疗,变回原来那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刘老师,希望我们的毕业照上会有您欣慰的笑脸。”
偶然的机遇
妹妹与其骨髓匹配,或再次走回讲堂
妹妹亲情:50天5次前往重庆照顾哥哥
哥哥得白血病后,妹妹一直寝食难安。3月17日清晨8点,玉玲抛下工作,又一次驱车赶往重庆。这已是她50天内第5次前往,每一次,到重庆看见哥哥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玉玲都忍不住落泪。
在与哥哥的骨髓匹配成功后,刘小清康复有了很大的希望,但高达50万元的巨额手术费用成了问题。玉玲不停地来回往返于达州重庆,为哥哥筹集手术资金,并将自己全部积蓄拿出,但仍然杯水车薪。
现如今,哥哥刘小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急剧下降,身体情况还是不理想,从住院以来已廋了10斤。做骨髓移植手术的前提,要他的身体通过化疗恢复比较好才能进行。否则,就算有配型成功的骨髓,也不敢贸然进行移植手术。而妹妹玉玲正在努力给哥哥打通一条生命通道,让其精彩人生再次起航。
学校爱心:老师学生为其筹款近7万元
刘小清的病情传回学校后,同事和学生立刻积极地行动。3月17日中午,校长杨刚一行及两名学生代表,前往重庆新桥医院看望了病床上的刘小清,并送上了全校师生的爱心捐款69316元。同时,宣汉县南坝镇的其他单位也正在行动,杨刚校长同时带来了南坝二小、南坝医院等友好单位的爱心捐款。
夏先薇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轩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宣汉县昆池中心校全体教师迎接彭仁均老师遗体。彭仁均老师。达州一教师常年扎根乡村,不幸遭遇车祸离世,选择将器官捐献他人,目前有3人获救2015年4月18日,星期六,原本是周末休息的日子;但达...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