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周一,村官庹静再一次来到天井村小学。这是她第四次走进这所村小。这次,她让学校万老师带路,准备去3位同学家中,实地体验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的山路,她的任务是测量走一趟单面的时间、拍摄路况信息,顺便告知几位学生家长,本周六将有远客来访。
忙完一天的工作,晚上,庹静将白天收集的信息整理后传给成外的杨老师,以便她完善“爱的教育”的计划。杨老师,女,40岁出头,成都外国语学校初2018级3班班主任。
2015年9月,宣汉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庹静,被下派任双河镇中埝村支部委员会委员、第一书记。这位70后城市女生,之前连秧苗什么样都不清楚。正是收获季节,她看着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在家耕种,悯农之心油然而生;看到村里孩子上学的山路,想象雨天泥泞中弱小的身影,心痛不已。这个时候,庹静暗里要求自己,一定要为村里办点实事,不虚度两年锻炼时光。
第一次走进天井村小和新闻村小,感情丰沛的庹静眼泪不自觉地往外涌:因为她眼前的这些娃娃,眼神纯真,却十分无助,他们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父母有一方残疾,他们用怯怯地眼神打量着这位不速之客。“今天泪点太低,没有亲临现场,感觉不到,行动起来吧……”庹静再一次对自己说。
“我的心愿是能得到一个新书包,书籍”,“一件衣服,一个布娃娃”;“××,男,6岁,一年级,母亲、弟弟癫痫,父多病”,“××,女,7岁,脑瘤,一年级,父务农,母痴呆”,孩子们的心愿这么小,他们的境况却这么艰难……每一回去村小,庹静都会伤感一阵,在微信朋友圈介绍情况。而来自于朋友圈的关注越来越多,捐钱捐书捐物的朋友不少,可在庹静心里,她希望这些孩子,拥有持续的、幸福的笑。她一次次走进两所村小,与孩子们交流,给他们关爱。那些单纯的小脸蛋,时常浮现在她的眼前,成为她的牵挂。
一个周末,庹静去成外看望读初三的儿子,结识了成外初一3班的班主任杨老师。两位同龄人,最初交流并不多,而快人快语性格开朗的庹静,寒暄之后,话题不由自主转到村小那帮孩子身上。
说者动情,听者有心。杨老师在进一步了解村小孩子的情况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领班上学生走进宣汉,与天井村小、新闻村小的孩子结对,让班里的孩子在未来3年里,接受一场以关爱、帮扶为目标的“爱的教育”。
杨老师在家长QQ群里将这场“爱的教育”想法和盘托出,说:希望它是一次教育之旅,让班里的孩子懂得珍惜、感恩、节约,有担当和责任感,有同情心和爱心。她提醒家长,不能利用山里孩子的贫困处境来达到教育自己孩子的目的,参加的家长与学生,必须带着爱心来做这件事。
家长们自愿承担了大量的组织准备工作,他们非常支持杨老师的想法,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城里长大的儿女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特别是针对村小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点燃山里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将“爱的教育”做成长期的、成为3班学生以及家长回馈社会的方式,成为一起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值得回味和骄傲的事。
11月13日14点29分,杨老师等两位老师,带领包括30名学生及其家长共68人的爱心队伍登上开往达州的动车,于当晚7点抵达宣汉县城。14日,周六,山里的孩子与来自成都的哥哥姐姐在双河中心校一起联欢,之后来到天井村小,从村小出发,行走在山里孩子每天往返的上学路上……有细心的同学计时:到卢世杰家,单面要走一个半小时,而她家,离学校还不算最远。
这一天,山里的娃娃与城里来的哥哥姐姐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令他们非常开心;他们收到了许多礼物,获得叔叔阿姨的爱,觉得好幸福;看哥哥姐姐们走在山道上,或狼狈或惊喜,娃娃也觉得好笑得很……他们活泼可爱的天性流露出来了,这一天,他们笑着,不停地笑着。
而杨老师及家长们说,“爱之旅”才刚刚开始;村官庹静说,爱,在延续……
(本报记者 彭闽湘)
村官庹静日志
今天终于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最不爱说话的孩子也跟我说话了。他们缺失的是温暖和爱、情感的寄托。(10月22日)
他们都说老天爷被感动了,所以今天放晴了。尽管这段时间有辛苦和委屈,但收获更多的是感动。
(11月13日)
3个月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贫困,曾经离我那么遥远,当我真切感受时,忍不住掉眼泪。共同的热情,共同的爱,让我们走到了一起,成都外国语学校初一3班的老师学生家长关注到我们村小,并且不远千里来了,他们用实际行动和拳拳爱心演绎爱的奉献,感谢他们。(11月14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宣汉县毛坝镇,一条通往家门口的村道实现了两位古稀老人数十年的夙愿。为了监督村道的建设质量,两位七旬老人因意见不合而大打出手,数十年友情化为乌有,并都为自己的冲动“买了单”。黄某和谯...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