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扶贫攻坚春潮涌 ——宣汉县全面推进***工作纪实

来源:达州日报 2016-03-19 22:3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宣汉县全面推进***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何文均 何南观 徐冬

时下,在4200多平方公里的宣汉大地,扶贫攻坚的号角响彻每一个角落,如雷贯耳,催人奋进。130万宣汉儿女挖断穷根的干劲似雷霆万钧,不可遏抑;脱贫致富的势头如春潮汹涌,激荡澎湃……

创新思路,推动“开发扶贫”

从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场镇出发,汽车沿巴山大峡谷平稳行进。透过车窗眺望,绵延的群山已经泛青,广袤的草木重披新绿;野樱花白如雪、油菜花黄似金,在高山上、峡谷边肆意绽放,点缀着初春的妩媚。峡谷河道里,欢腾的河水冲击着鹅卵石,泠泠作响,悦耳动听。

进入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境内,汽车沿盘山路蜿蜒上升。行至海拔1300米处,透过缥缈的云雾,极具浓郁民族风情的“土家新寨”赫然已在眼前。鹅卵石为基、实木为面、灰瓦为顶,新寨新房所展示的原汁原味的土家风情令人啧啧称奇。

拥有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和浓郁民族风情的龙泉土家族乡是宣汉县一颗耀眼的明珠。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当地政府决定在该乡黄连村修建融土家民族风情和高山旅游接待于一体的“土家新寨”。通过群众自筹、争取项目扶持等措施,当地政府筹资2500余万元用于该项目建设。自2014年7月项目破土动工以来,目前,已建成居民住房32套,接待中心、学校、寺庙等各1处,总建筑面积达9100多平方米。

“新寨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今后,作为高山旅游接待处,还会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为村民增收另辟一条新路。”对于这一点,黄连村文书向应田充满信心。“我在山下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到夏天,来大峡谷体验漂流、观看溶洞的旅客络绎不绝,我的农家乐一天最多可接待300多人,毛收入达3000多元。”向应田告诉记者,自己在新寨已买下一栋新房,有条件的话会再开一家农家乐。

“土家新寨”的建设,仅是宣汉县全面实施巴山大峡谷综合开发的“冰山一角”。

针对辖区贫困人口多、区域性贫困突出的特点,宣汉县在抓好***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开发扶贫”的思路。2015年,该县重点对全县最贫穷的东北部山区,规划实施了巴山大峡谷综合开发项目,通过做大旅游产业推动区域整体开发、带动当地整体脱贫。目前,该景区已成功纳入全省100个重点项目,并于今年1月正式动工建设。依据相关规划,今年,巴山大峡谷片区将建成AA级以上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寨1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省级民宿旅游达标户10个,培训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1000人次,间接拉动1万名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壮大产业,做强脱贫支撑

枝条抽出青绿新枝,紫红色的蓓蕾如同毛茸茸的小球缀满枝头,煞是可爱……龙泉土家族乡大坪村木瓜育苗基地,10万株秧苗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在大坪村,木瓜种植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一般说来,一亩地可产干木瓜上千斤,收益在四五千元,远远高于普通的农作物。”据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屈德胜介绍,目前,大坪村已发展木瓜种植1000余亩。此外,为推进集约化、市场化经营,该村于2015年11月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负责木瓜种植的管理、销售市场的对接。为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合作社流转土地10余亩,积极打造木瓜育苗基地。

“周边乡镇对木瓜苗木的需求量非常大。一株苗木就能卖到四五元,一亩地的苗木收益可达四五万元,比单纯的种植木瓜要高出十倍。”屈德胜满怀信心为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

与此同时,在茶河乡圣水村,产业发展也彰显出蓬勃生机。2012年,该村引进业主,成立“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合作社在圣水村投资2800万元,流转土地2200亩,建成水果基地2个,种植红心猕猴桃面积1000亩,青脆李、脆红李各400亩,秦王桃800亩,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每亩地的流转费是600元,光这一项,就能进账4000多元。另外,我和老伴两人都在合作社打工,一年挣2万元不成问题。”该村四组村民向本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费、务工工资之外,合作社还与圣水村村民达成书面协议:10年后,当合作社的产值达到一定规模后,需拿出纯利润的30%与当地群众分红。

在***攻坚战中,宣汉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关键之举。为优化产业布局,该县在稳定传统农业基础上,依据“分片布局、集中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牛、果、药、菌、茶、烟”六大特色产业,确保每个地区都有一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依托“一轴七园”规划布局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亿元示范工程等项目,成功引进“七里牧场”等亿元级产业项目,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500余家、家庭农场96家,带动全县近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就地务工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用活资本,增加扶贫投入

蓝天白云的掩映下,一栋栋白墙灰瓦的二层小别墅错落有致、简洁美观。房檐下,大红灯笼随风摇曳,上面“圣水果业”四个鎏金大字分外显眼。

从昔日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到今天美观气派的小别墅,茶河乡圣水村的华丽转身令人称奇。引入并活用民间资本,由合作社业主为村民“代建”新房的做法堪称一大创新。

2012年,在房产行业打拼多年的王策决定进军现代农业,而圣水村适宜的海拔高度、独特的地形地貌让他非常看好,便于同年在该村成立了“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投资2800万元发展产业的同时,王策及其合作社又投入500多万元,为该村78户村民代建新房34栋。

“村民只需交2万元的定金,我们就可以为他们代建。”据了解,代建新房采取“按揭”的形式,建成后,只需交够总造价70%的款项就可入住,其余30%则从村民在合作社的劳动工资中慢慢扣除。

在***攻坚战中,宣汉县坚持扶贫投入只增不减,将县本级财政绝大部分用于脱贫攻坚工作。2015年,该县在财力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仍拿出6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此外,建立了扶贫专项基金、产业扶贫信贷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总规模达5000万元,有利于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参与扶贫。

为切实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资金短缺问题,该县强势推进小额信贷项目。2015年,该县组织568个行政村(含农村社区)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评级授信工作,全县有生产能力贫困户61992户,评级授信贫困户家庭中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46494户,评级授信率75%,有34095贫困户有贷款意愿,累计评级金额超过1.5亿元,贫困户贷款率73.3%。

根据2016年脱贫攻坚部署,今年,宣汉县对拟脱贫“摘帽”的贫困村、贫困对象分别安排了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144万元,实现211个贫困村项目资金全覆盖。同时抓紧启动扶贫小额信贷放贷工作,力争放贷10亿元以上,帮助3万户贫困家庭发展生产脱贫。

建强组织,提供脱贫保障

“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下派干部,整整一年硬是呆在这里,硬是与我们同甘苦,带领我们修路、搭桥、搞产业。”提起渡口土家族乡甜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文建设,该村78岁的欧道理老人连连竖大拇指。

2015年,文建设从省核工业地质局下派到甜竹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甜竹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文建设到村后,认真研究了该村的地形地貌,认为要想让全村群众过上好日子,必须先修路。为筹集修路资金,他三番五次到相关部门介绍情况、争取资金;为了节约钱,他以身作则,带头抬石头、砌堡坎、抱水泥、挖水沟。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都自发地出劳出力。如今,全村硬化公路20余公里,社社通了水泥路。

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文建设又盘算着如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他动用一切人际关系,找来农业专家进村实地调研,决定因地制宜,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他不厌其烦,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在他的努力下,目前,甜竹村成功种植桔梗3000余亩、白芷300亩,试点种植油牡丹100亩、魔芋80亩。

脱贫要依靠组织来推动,要依靠干部来带动。为此,宣汉县积极选派机关党员到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广泛推行先进带后进、富村帮穷村办法,建强村级组织,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依法治理的能力。该县全面开展村级组织阵地达标行动,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升级改造全县村(社区)活动场所,并为每个村、社区补助5万元工作经费和1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工作经费;同时,从2015年起,县财政预算200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强堡垒。

与此同时,严格逗硬考核问责。该县实行脱贫工作单项目标绩效管理,建立脱贫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对完不成年度脱贫任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并一律取消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资格;凡两年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对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对口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2015年,该县召回13名工作不到位的“第一书记”,对1名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组织处理。

艰辛扶贫路,步步不寻常。2015年,***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宣汉县精准减贫3.63万人、贫困人口从17.94万减少到14.31万、贫困发生率从16.4%降为13.1%,取得了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该县又把今年确立为“脱贫攻坚突破年”,计划实现55个以上贫困村“摘帽”、4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减贫成效走在全省前列。

新闻推荐

省联合检查组来达检查验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

本报讯3月22日至24日,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带领由省文化厅、财政厅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来达检查验收达州市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副市长吴应刚作汇报。联合检查组实地检查了...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扶贫攻坚春潮涌 ——宣汉县全面推进***工作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