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圣水村: 从贫困奔向小康的传奇标本

来源:达州日报 2016-03-14 22:32   https://www.yybnet.net/

不久前,2015年度达州市“十大幸福美丽新村”评选结果揭晓,宣汉县茶河乡圣水村赫然名列其中。从昔日“单身汉打成坨”的穷村僻壤到如今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幸福美丽新村”,圣水村的华丽转身令人啧啧称奇……

昔日旧貌换新颜

蓝天白云的掩映下,一栋栋白墙灰瓦的二层小别墅错落有致、简洁美观;硬化不久的村道、组道、机耕道如同条条白练,连接起家家户户、连接起块块田园;道路边、田野里,一片片油菜花肆意绽放、光彩夺目,宛如金色的海洋;花香馥郁、沁人心脾,春风拂面、心旷神怡……

早春时节,走进宣汉县茶河乡圣水村,美奂美轮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就在不久前,该村成功入围2015年度达州市“十大幸福美丽新村”。

今日的圣水村和往昔比不啻霄壤之别。关于这一点,在当地流传甚广的一则顺口溜就是明证:“黑溪沟一条河,单身汉打成坨;老的还没死,小的又再学。”由于地处山区,位置偏僻,加之缺乏产业支撑,圣水村的经济发展极其滞后,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穷村僻壤”。打成坨的光棍汉、四面透风的土坯房、坑坑洼洼的村组道被外人调侃为“圣水三景”。

***工作的纵深推进,犹如阵阵响彻天地的春雷,打破了圣水村的沉寂。蛰伏的人心被唤醒了,干事创业的激情迸发了,向贫穷“宿命”的挑战开始了。建新房、修新路、兴产业、增收入,短短一两年时间,圣水村就成功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身。社会资本的引入、致富能人的带动是该村打赢***攻坚战的两大“利器”。

“代建新房”人心暖

望着自己刚搬进不久的小别墅,圣水村四组村民向本金乐得双眼眯成一条线。房檐下,四盏大红灯笼随风摇曳,上面“圣水果业”四个鎏金大字分外显眼。“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要感谢合作社,感谢王总。”

向本金所说的“合作社”,指的是于2012年在该村成立的“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所说的“王总”,也就是该合作社的负责人王策。2012年,在房产行业打拼多年的王策决定进军现代农业,而圣水村适宜的海拔高度、独特的地形地貌让他非常看好。然而,甫一入驻,王策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全村95%的房屋都是四面漏风的土坯房,大风吹过,摇摇欲垮,令人心惊胆战……

“在圣水村发展产业,离不开当地群众的支持。而要想赢得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就必须实打实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王策决定自主出资,为当地群众代建新房,改善居住环境。

“当地村民只需交上2万元的定金,我们就可为他们代建新房。”据了解,代建新房采取“按揭”的形式,建成后,只需交够总造价70%的款项就可入住,其余30%则从村民在合作社的劳动工资中慢慢扣除。“其实,在整个代建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人性化原则,很多没有交够70%款项的村民也如期入住了。”据了解,截至2015年年底,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已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为该村78户村民代建新房34栋。

产业壮大腰包鼓

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产业发展也彰显出蓬勃生机。目前,合作社在圣水村投资2800万元,流转土地2200亩,建成水果基地2个,种植红心猕猴桃面积1000亩和青脆李、脆红李各400亩以及秦王桃800亩,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我家有7亩地,每亩地的流转费是600元,光这一项,就能进账4000多元。另外,我和老伴两人都在合作社打工,按每人每天50元的工资标准算,一年下来,(紧转第二版)

圣水村红心猕猴桃基地(本报记者 黄江涛 摄)

新闻推荐

宣汉县南坝镇 “三平台”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平台”提升群众满意度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圣水村: 从贫困奔向小康的传奇标本)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