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汉县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业发展活力。2015年,宣汉县粮食产量实现“九年增”,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称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获全国表彰。
特色产业引领“增收梦”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七山一水二分田”是突出的地貌特征。
2014年6月,宣汉县被确定为全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县。该县出台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创业,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领办创办专合社、经济实体,启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研发、中药材种植等创新推广项目,实现科技人员、企业、农户互动“三赢”的生动局面。246名农业科技人员将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开展技术研究,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一年多来,在科技人员的带动下,共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创业“明白”人、农村经纪人等1.5万余名,先后培育大巴山粉葛、富硒茶叶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31个。
2015年,该县成功建成庙安脆李、米岩花海、明月荷塘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蜀宣花牛、宣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品牌更加响亮,基本形成了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产业”布局,科技兴农的成效在该县正初步显现。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当地村民的“钱袋子”日益鼓起来。
美丽新村托起“幸福梦”
又是一年春来到。迎着初春的阳光,记者走进荣获达州市2015年度“十大幸福美丽新村”称号的宣汉县茶河乡圣水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修到群众家门口,一座座小洋楼错落有致,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散步聊天……
几年前,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圣水村绝大多数村民都没有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谈及该村的变化,村民们纷纷表示,是专业合作社让他们尝到了幸福生活的甜头。2012年,宣汉圣水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圣水村投资2800万元,流转土地2200亩,建成水果种植基地2个,种植红心猕猴桃1000亩和青脆李、脆红李各400亩,以及秦王桃800亩,带动该村上百户村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2015年,宣汉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全年共整合涉农资金2.3亿元,吸引社会资本6.1亿元,全面完成农建综合示范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任务,白岩滩、土溪口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有序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解决了7.8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现100%的村通水泥(油)路。
如今,具有宣汉风情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形成了好习惯、养成了好风气。
全域旅游夯实“小康梦”
1月12日,承载着9万贫困人口脱贫梦想的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综合开发项目开工仪式在渡口土家族乡举行。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由“桃溪谷休闲体验区、罗盘顶养生养心区、巴人谷民俗休闲区、溪口湖生态观光区”四大板块组成,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接待旅客2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亿元,增加就业1.2万人。
巴山大峡谷综合开发只是宣汉县实施“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宣汉县成功打造了国家4A级景区洋烈水乡及峨城山、五马林场、观音山、马渡关石林、下八米岩花海等景点,基本形成了以巴山大峡谷为龙头的“一区多点”旅游发展格局。□文/图 特约记者 王兴寨 胡果
新闻推荐
外出打工尝尽酸甜苦辣 回家创业建起生态农庄 返乡农民工王舜: 创建“生态园” 放飞“绿色梦”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宣汉县塔河镇号楼村的宣汉县舜天湖生态农业观光园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宣汉县塔河镇号楼村的宣汉县舜天湖生态农业观光园看到,一片片经果林郁郁葱葱,池塘里一群群鱼儿穿梭游弋……这些都是返乡农民工王舜创业的结晶。...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