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新闻 万源新闻 宣汉新闻 开江新闻 大竹新闻 渠县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达州市 > 宣汉新闻 > 正文

罗伟章:好作品要有“意味”

来源:广安日报 2016-07-31 20:59   https://www.yybnet.net/

罗伟章为学员们上课。

□许启勇

【作家名片】

罗伟章,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9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著有长篇小说《饥饿百年》《不必惊讶》,中篇小说集《我们的成长》《奸细》等。

【采访笔记】

在广安小说圈里,罗伟章的知名度颇高,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更因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当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应付“眼前的苟且”时,他早已放下一切,去追寻“远方的诗和田野”。所以,当中青年作家培训班邀请到罗伟章的消息传出,广安不少小说作者都慕名而来。而罗伟章也没让他们失望,举手投足间满是洒脱与坦然,课堂交流时尽显学识与风采。

【访谈实录】

问:您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更愿意别人称您“写作者”而非“作家”,因为“作家给人一种功成名就的印象,写作者却是在行动”,那么现在是否接受别人称您为“作家呢?一个写作者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作家呢?

答:怎样称呼,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称呼赋予你的责任,还有你的工作是否与称呼相匹配。接不接受其实都是被动的,如果别人称我为作家,我总不能跳出来纠正,说我不是作家,是写作者。严格说来,我不知道一个写作者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作家。所谓“家”,是指那些有专门技能的人,而任何一项专门技能,其深度和广度,都没有止境。

问:文学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您为什么更青睐小说?它之于您的魅力在哪里?

答:一个人借用哪种文体来实践文学,与性格和秉赋有关,也与感知世界的方式有关,所以这种选择几乎来自本能,因而谈不上选择。但既然我从事的是小说写作而不是别的,我也愿意给出一点别样的理由。我认为,诗歌抒发创作者的情感,小说却与读者分享事实。唯有事实,才能从最深处震撼你,且散发出理性的光芒。即便是诗歌,史上那些伟大的诗篇,如《荷马史诗》,它们也是叙事性的。陈寅恪、闻一多等认为杜甫远胜于李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杜甫在诗中呈现了大量的事实。我这样说,其实也暗含着对诗歌和诗人的敬意。我读诗的时候很多,我特别欣赏诗歌直抵核心的能力,还有诗人们那种始终不渝的赤子之心——当然,我是指好诗人。

问:有人说,小说是一项文字密集型工作,从事这项工作需要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您是如何打下自己的文字基础的呢?

答:这个不好说,我希望自己在文字表达上不断进步,但同时我又发现,我可能丢掉了小说语言的粗粝,丢掉了那种毛茸茸的感觉,这种得失很难讲。是不是在进步,也很难讲。阅读者和写作者都会有个共同感受,文字是跟着内容走的,内容苍白,再怎么雕琢,都雕琢不出好文字。当然,有意识地对文字本身进行训练,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工作,托尔斯泰到80岁的时候,还在练习造句。

问:评价一部小说的好坏,您更看重其故事、主题、文字还是别的什么?

答:如果文字太差,很难读下去,你有再好的东西,也是白搭;但如果只是文字好,小说也到不了一种高度,而且直到目前我也没见过只是文字好的好小说。所以说,故事、主题、文字是整体的,不能分开来谈。我不用故事、主题之类的来评价小说,我用“意味”来评价。有意味,就好,没有,就不好。这个“意味”也是多方面的,文字也包含其中。其实比文字更要紧的,是调子,叙述的调子。叙述调子直接反映作家的功力。

问:您觉得阅读和写作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答:同一关系。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让你保持语感,当然还有别的方面的学习。阅读最好是寻找源头性作品,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我说的是创新精神,不是创新,因为真正的创新是极其稀罕的,能在作品中显露创新精神,已是难能可贵。

问:很多人现在都有一种感觉,就是被生活拖着走,想去寻找“远方的诗和田野”,却又不敢放弃“眼前的苟且”,感觉自己的生活正在毫无价值地白白流失。您曾勇敢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对前面说的这类人,你有什么建议呢?

答:苟且从来来自心灵,而不是外在的生活形态。如果心在苟且,不要说到远方,就是到月球,照样只能苟且。我当年辞职去写作,不叫勇敢,我只是改变了一下方式而已,就像一种姿势坐久了,改变一下坐姿。选择是人生的常态,放弃选择也是常态。在这里,每一种意义都只属于自己,所以除了丢掉苟且,真正注重内在修炼与塑造,我提不出任何建议。

问:据说您也写散文,最近还获得了西部散文大奖,您对目前的散文创作有什么看法?您了解广安的散文创作状况吗?

答:现在散文的格局,是争相模糊自身文体的面貌。这种努力是有价值的,这种对传统的抗争是有价值的,或许就有新生命的诞生。但也暗含危机,比如“非虚构”,这提法本身,就是鼓励虚构,这样一来,散文就变成了小说。事实上,当下许多标注散文的作品,我们都可以当成小说来读。这不是散文的进步,而是散文向小说的投降。散文之所以让人亲近,是因为作者和他的文字之间,没有“距离”作掩护,一旦这个距离建立起来,读者立即就会感觉到隔膜。同样的事实在于,当下的许多散文,让人隔膜。

广安的散文,坦率地说,我只读过邱秋的《沉吟渠江》,书里的不少篇章,是在“打捞”,这样的工作非常有价值。岁月淹过,身后遗下生命的碎片,作家的使命之一,就是捡拾这些碎片,把它们擦亮,让当下的人看见自己是怎样走过来的,给人充实的感觉。文字是水性的,最怕“做”,一“做”,就死了。而邱秋的文字就不“做”,这样很好。

问:华蓥山文学院是我们广安文学界在文企合作上的一次尝试,对此您有何评价?

答:一个字,好。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容易,需要各方面想到一条道上,并且付诸行动。就是说,不仅要有想法,还要有行动能力。祝愿你们利用这个平台,结出丰硕的文学果实。

新闻推荐

东林推行“小微”服务解百家难暖百家心

本报讯(记者刘鑫)自“小微”服务活动开展以来,东林乡党委坚持以解决群众困难为工作着力点,在活动中从“小”字中见真章,在“细”字上做文章,把活动落实到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转变机...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罗伟章:好作品要有“意味”)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