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德阳新闻 > 正文

让绿水青山成为“新常态” 书写美丽四川的“绿色德阳篇章” 本报记者 王三春 陈晓霞 曾征 文潇

来源:德阳日报 2016-08-17 21:13   https://www.yybnet.net/

推进德阳绿色发展。资料图片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全省重要工业城市,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融入全面创新改革和成德同城化两个“一号工程”,推进德阳绿色发展?

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成为“新常态”。与会代表在分组讨论中认为,深入开展绿色发展实践,让德阳成为巴山蜀水版图上的美丽样板,意义重大,振奋人心。

一种崭新考量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是首次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并被系统化的理念。向绿色要发展、向发展要绿色,这个理念要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绿色发展,并非一时一事,规划是支撑其可持续的基础,全会指出,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梳理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而在这方面,“德阳历史上是有欠账的。”市环保局局长李玉波坦言,以生产空间为例,德阳的工业企业分布零散,过去沿路而建、沿江而建,甚至哪里方便哪里建,给环境带来的风险大、隐患多。

市国资委主任雷光明也认为,“5·12”特大地震后,四川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是在快的同时,忽略了生态基点。因而“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会会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完善科学合理的绿色空间布局。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划布局,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指导和考核,建立起一整套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一次深刻变革

深入开展绿色发展实践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具前景的发展领域。全会提出,坚持把绿色产业放在绿色发展的战略位置,以产业为本,项目支撑,着力构建符合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

如何撬动绿色经济?对此,德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成金思路明确,他表示,要以“三大工程”来引领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开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绿色发展的实践中走在全市前列。经开区眼下正在具体抓紧三件事:一是力争把“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晋级为“国家级”;二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是在全省兄弟市州中经过多轮比拼而获之不易的好机遇;三是经开区有多个项目被列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中,要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

全会提出,把构建以优质高效农业、新型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作为致力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推动德阳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

“服务业就是绿色经济,在德阳的转型发展中,服务业应当、可以有更大作为。”市商务局局长陈若愚说。德阳是工业强市,第三产业欠账较多,基础薄弱,在全国、全省差距很大,但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追赶。“成德同城化的定位非常好,特别是交通先行,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德阳居住,增加人气,扩大消费,有利于服务业大步快赶。我们将抓紧研究制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德阳的吸附能力,以电子商务、家政、康养、旅游等新兴业态为抓手,为德阳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一次实际行动

坚决守住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相融,着力构建顺应绿色发展的宜居体系,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与乡村。

宜居,既是生产生活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硬指标”,又具有身心愉悦的“软解度”。大政方针定了,究竟如何操作?参加讨论的人员认为,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以此来引领人们的观念,这样才能让我们绿色发展的理念“活”起来。

市水务局局长许飞地提出,关键在于从项目上“破题”。比如推进“绿色水利工程”建设,围绕江河湖泊做绿色文章。“过去我们的防洪堤都是钢筋水泥的大家伙,是看不见绿色的。按照‘水利+景观+生态’三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试着在石亭江边做了一小段示范工程,效果很明显。”他同时提出,要切实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的最严水资源管理,这是德阳未来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全会提出,建设宜居体系,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打造绿色城市,提升绿色工艺。一位与会人员举例,绵竹推行的公共自行车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之举,又是节能减排、生态低碳的出行方式,“我们能否在全市推广开来?”他还提出,市区目前缺乏健身绿道,希望能多规划打造一些健身绿道,多提供适宜普通民众的健身活动场所。

绿色发展,这既是对人类社会命运的理性思考,也是对严峻现实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民生福祉的责任担当。推进绿色发展既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全会提出,从完善依法治理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强化组织保障三方面着力,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形成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德阳的强大合力。

推进德阳绿色发展。资料图片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全省重要工业城市,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融入全面创新改革和成德同城化两个“一号工程”,推进德阳绿色发展?

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成为“新常态”。与会代表在分组讨论中认为,深入开展绿色发展实践,让德阳成为巴山蜀水版图上的美丽样板,意义重大,振奋人心。

一种崭新考量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是首次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并被系统化的理念。向绿色要发展、向发展要绿色,这个理念要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绿色发展,并非一时一事,规划是支撑其可持续的基础,全会指出,要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梳理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而在这方面,“德阳历史上是有欠账的。”市环保局局长李玉波坦言,以生产空间为例,德阳的工业企业分布零散,过去沿路而建、沿江而建,甚至哪里方便哪里建,给环境带来的风险大、隐患多。

市国资委主任雷光明也认为,“5·12”特大地震后,四川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是在快的同时,忽略了生态基点。因而“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和实践,既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根本上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会会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完善科学合理的绿色空间布局。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划布局,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分类指导和考核,建立起一整套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一次深刻变革

深入开展绿色发展实践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具前景的发展领域。全会提出,坚持把绿色产业放在绿色发展的战略位置,以产业为本,项目支撑,着力构建符合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

如何撬动绿色经济?对此,德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成金思路明确,他表示,要以“三大工程”来引领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开区工业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在绿色发展的实践中走在全市前列。经开区眼下正在具体抓紧三件事:一是力争把“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晋级为“国家级”;二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是在全省兄弟市州中经过多轮比拼而获之不易的好机遇;三是经开区有多个项目被列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中,要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培育绿色发展新引擎。

全会提出,把构建以优质高效农业、新型低碳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作为致力绿色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推动德阳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

“服务业就是绿色经济,在德阳的转型发展中,服务业应当、可以有更大作为。”市商务局局长陈若愚说。德阳是工业强市,第三产业欠账较多,基础薄弱,在全国、全省差距很大,但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追赶。“成德同城化的定位非常好,特别是交通先行,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德阳居住,增加人气,扩大消费,有利于服务业大步快赶。我们将抓紧研究制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德阳的吸附能力,以电子商务、家政、康养、旅游等新兴业态为抓手,为德阳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一次实际行动

坚决守住绿水青山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相融,着力构建顺应绿色发展的宜居体系,努力打造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与乡村。

宜居,既是生产生活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硬指标”,又具有身心愉悦的“软解度”。大政方针定了,究竟如何操作?参加讨论的人员认为,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以此来引领人们的观念,这样才能让我们绿色发展的理念“活”起来。

市水务局局长许飞地提出,关键在于从项目上“破题”。比如推进“绿色水利工程”建设,围绕江河湖泊做绿色文章。“过去我们的防洪堤都是钢筋水泥的大家伙,是看不见绿色的。按照‘水利+景观+生态’三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试着在石亭江边做了一小段示范工程,效果很明显。”他同时提出,要切实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产、以水定人”的最严水资源管理,这是德阳未来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全会提出,建设宜居体系,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打造绿色城市,提升绿色工艺。一位与会人员举例,绵竹推行的公共自行车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之举,又是节能减排、生态低碳的出行方式,“我们能否在全市推广开来?”他还提出,市区目前缺乏健身绿道,希望能多规划打造一些健身绿道,多提供适宜普通民众的健身活动场所。

绿色发展,这既是对人类社会命运的理性思考,也是对严峻现实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民生福祉的责任担当。推进绿色发展既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也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全会提出,从完善依法治理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强化组织保障三方面着力,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保障体系,形成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德阳的强大合力。

新闻推荐

把握趋势 保持专注发展定力 ——一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确保省委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和各项决策部署在德阳落地生根,必须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定力,是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确立的关乎全局的发展战略,务必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金迪·拍卖公告2016-08-19 21:15
评论:(让绿水青山成为“新常态” 书写美丽四川的“绿色德阳篇章” 本报记者 王三春 陈晓霞 曾征 文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