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大队办公室里,翻开的《痕迹检验学》,半开着的圆规,几本书和检材摞在一旁,旧橡皮上写着两个汉字 “老徐”……西南角这办公桌上的一切,都显示着它的主人像平时一样暂时离开,出了现场。但闪烁的电脑屏幕上却定格着的一份没有完成的鉴定意见书,将时间停留在那一刻——2011年11月12日21时,德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徐仁明,因积劳成疾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醒来,年仅49岁。
从此,天堂里多了位英灵,人间又失一名硬汉。
“我的鉴定书还没写完,你们不要动”
10月15日,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接到报警:辖区发生一起特大盗窃案。刑警大队初步勘验现场后发现,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技术中队的民警小贾习惯性地给徐仁明打电话请求支援。“徐老师是德州刑警的足迹专家,他一到现场,我们心里特踏实。 ”在支队、在分局、在县局,我们很多听到像小贾这样的年轻刑警重复着这种评价。
此时接到电话的徐仁明正在门诊输液。那些天一直忙活案子,徐仁明感觉心口不舒服。同事见他脸色不对,知道他2003年曾经得过一次心梗,硬是把他“赶”回家休息。可队里这么忙,他哪有心思在家呆着,他以为只是小毛病,在家门口门诊输几天液就行。于是,接到分局同事的电话后,他就说,家里有点事走不开,完事后就过去。中午,拔下针头的徐仁明赶到现场,参加案情分析会、复勘现场,一直忙活到晚上。
次日上午,徐仁明给分局打电话,要再次复勘现场。为了确定现场足迹有无变形,他反反复复在沙发蹬上、跳下做侦查实验。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心脏病最忌剧烈运动,而他一进现场就忘了自己刚刚正是心脏不舒服。这次复勘,徐仁明带领分局技术民警提取到了宝贵的足迹。
接下来,他拖着病体三天两头到支队进行痕迹物证分析比对,并第三次复勘现场。支队同事们善意叮嘱他:“老徐,别太玩命了,注意身体啊。 ”他笑眯眯地回答:“来到队里心里才舒服,看看这些脚印病就好了,放心,没事呢。 ”看到他愈来愈疲惫的脸色,同事们要送他去医院看病,可徐仁明仍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直到徒弟们把他“架”上了车,“强行”送到了医院。
经医院检查,徐仁明系冠心病。医生郑重告诉他:“病情很危险,必须住院治疗,别说出医院,就是出这层楼,也不行! ”这样,他勉勉强强住下了院。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到医院看他,徐仁明三句话不离案子。期间,他还不断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又是比对,又是串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导同事应从哪个地方入手,重点要注意什么问题。
11月12日晚,徐仁明又打电话给同事小黄问案情进展,小黄随口说了句“还有一枚足迹拿不准”。结果,晚上7点多,他竟瞒着医生和家人来到单位,亲自比对,并出具鉴定意见书。晚9点左右,值班同事发现徐仁明办公室灯还亮着,过来催他回去,却发现他捂着胸口,趴在办公桌上。同事要送他回医院,徐仁明还喃喃地说:“我的鉴定书还没写完,你们不要动……”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徐仁明生前最后一句话。很快,他便陷入昏迷……
22时55分,徐仁明因劳累过度诱发大面积心肌梗塞,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和战友们。
“老徐是一上案子、一到现场就兴奋”
现场足迹里可以包含的信息:性别、身高、体重、年龄、走路特点……所有这些,徐仁明都能从鞋印足迹里看出端倪来。在德州刑警里,年轻同事们喜欢喊他“徐老师”,因为他不仅是德州刑警名符其实的足迹鉴定权威,更是痕迹鉴定的多面手。
2006年7月,宁津县某废品收购站一对夫妇被杀死在家中,案发时正值盛夏,室内两具尸体高度腐败、恶臭熏天、尸液漫地,到处都是蠕动的蛆虫,徐仁明和同事们在现场一呆就是四个多小时,几次晕吐,最终确认犯罪嫌疑人足迹,并正确刻画出其特征,案件得以迅速破获。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组数字足以说明一切:自2004年从事痕检工作以来,他受理检验鉴定4500余起,检材6000余份,出具鉴定书3900余份、检验报告450余份、分析意见230余份,通过刑事技术手段直接破案1800余起。
徐仁明这一手出神入化的功夫,是他多年勤学苦练的结果,也得益于他十多年警犬训导的实践。 1984年他从警校毕业参加刑侦工作不久,成为了一名警犬训导员。那段时间,他吃住在警犬基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身上还时不时冒出一些新伤。
在徐仁明的训导下,他驯养过的警犬“虎子”、“雷克”等个个身怀绝技,在追踪犯罪嫌疑人的逃跑路线、寻找遗留现场物证等方面屡立奇功。在侦破陵县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徐仁明带领“虎子”,以嫌疑人留在现场的衣物为嗅源,一下子就追出十余公里,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的隐匿范围,案件迅速破获。2004年、2006年,全国警犬大比武在南京举行,德州警犬代表队先后取得全国第7、第8的好名次。就连周边河北省吴桥、枣强等地的同行,一说起德州警犬也都竖起大拇指,多次进行交流、请求支援,前来送检或借犬开展工作。
一打眼看,徐仁明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善言谈,不拘小节”,没说过保家卫国的豪言,也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平凡并不一定“普通”,一说起案子,一到现场,他就焕发出“专业”的光彩:大胆细致、沉着冷静、身先士卒,对每一个现场痕迹,都丝毫不含糊……用老同事的话就是:“老徐就是倔,涉及工作的事从来不会说不,只知道往前冲。 ”年轻同志则说:“徐老师挺神的,现场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我们服的不仅是他的功力,更是他对工作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 ”而徐仁明自己则说:“别人这兴奋那兴奋,我老徐是一上案子、一到现场就兴奋! ”
正是因为这个“兴奋”,在徐仁明的时间表上,分不出白天还是晚上,也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他心里装的,除了案子还是案子,除了现场痕迹还是现场痕迹。对于这种“兴奋”,徐仁明曾有个朴素的解释:“干这行没什么好说的,只要你有责任心,时刻想着被害人和家人在急切等待着消息,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进去。 ”
他的确投入进去了,却独独把自己给忘了。
“我是一名刑警,破案是天职,干一行就要爱一行”
这是徐仁明生前述职述廉报告里的一句话。从警27年,他总是冲在工作的最前面。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徐仁明向局党委提请“请战书”,要求到汶川支援灾区,他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我有义务、更有责任为抢险救灾作出自己的贡献,只要灾区需要,只要灾区人民需要,我自奋勇向前! ”2010年9月,徐仁明主动报名参加新疆对口援助工作,被组织交流到农八师石河子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刑警大队。短短三个月间,他勘验刑事案件现场55起,出具手印鉴定书7份、足迹鉴定书3份;他主动要求和当地民警24小时轮班,随叫随到,任劳任怨;他帮助石河子市公安局首次通过公安部痕检实验室盲测,却顾不上回家探望生病的妻子;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新疆同事,并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回山东时,新疆同事与他抱头大哭,依依不舍。
在新疆,徐仁明带去的,不但是突出的技术专长,更是德州公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在参与办理一起影响较大的诽谤案件中,他独自三天三夜泡在技术实验室里,对30余个信封和几百页信纸检材进行技术处理,终于发现一枚指纹,直接认定了嫌疑人,使此案得以成功告破。徐仁明离开新疆后,新疆同事曾打来电话询问:“你们还有没有来援疆的同志,有的话通知一声,我们去找领导要人,要德州的! ”
客观地说,从警27年,徐仁明获得的荣誉的确算不上多么辉煌,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刑侦岗位练兵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几项荣誉称号,两次荣记个人三等功。然而,徐仁明却总是淡然处之,始终如一地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认真办好每一起案件,每次破了大案、年终推荐受奖名单时,他总是主动把名额让给年轻人。在他心里,荣誉不在于获得了多少奖励,而在赢得了多少群众、赢得了多少民心。
采访起徐仁明的同事,每个人都说:“老徐是个身上有故事的人,只是老徐从不善说也不愿说。假如让老徐总结自己,估计用不了五分钟就完事儿了。在他心里,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刑警,破案是天职,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没啥讲的。 ”细细品味这句话,我们懂得了徐仁明心中朴素的爱,这源自于对一名人民警察对正义的追求,对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正是这些爱,让徐仁明同志始终甘于奉献,甘于清贫,甘于寂寞,用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足迹,丈量着他那平凡而辉煌的警察人生,积极乐观地接受工作和生活的挑战,直至生命的尽头。
□左国强 马文秀 李昭彤
新闻推荐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幸福德州系列综述
宁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