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于春芝 通讯员 宋立忠)近日,文化部在网站上公布了2011-201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其中,宁津县榜上有名,成为德州市唯一的入选县,这也是该县第三次获此殊荣。前两次分别在1995年和1998年。
宁津杂技始于秦、汉,兴于唐、明,盛于清末民初。据考证,《汉书》《史记》《述异记》以及《宁津县志》均对“冀州”的“蚩尤”“角抵戏”(杂技古称)作了记述。解放后,杂技活动更为普及,在宁津县大曹镇的野竹李村,流传着 “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若论耍玩意儿,人人有一手儿”的说法。
宁津杂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创新表演形式和方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杂技门类和派别,而其演技更是以“惊、险、奇、美”而闻名。柔术叼花、空中飞人、爬竿、钢丝高车、叠罗汉、走钢丝、蹬技等10余种节目多次在国内外演出并获奖。
据该县文化局负责人介绍,宁津县被文化部命名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对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该县杂技艺术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1987年文化部设立的一个文化品牌项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10年,确定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周期为3年。此次全国共有528个单位入选2011-2013年度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山东省有30个。
新闻推荐
“我们将立足宁津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宁津文化品牌,让全国文化先进县的称号实至名归。 ”日前,宁津县委副书记、县长高秀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深挖文化资源高秀鹏说,宁...
宁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