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 夏津新闻 平原新闻 齐河新闻 临邑新闻 庆云新闻 宁津新闻 禹城新闻 乐陵新闻 武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德州市 > 平原新闻 > 正文

月牙池探秘,月牙池探秘

来源:陵城区报 2014-03-06 19:10   https://www.yybnet.net/

在我们的家乡陵县有一处名胜古迹叫“月牙池”,是清代“平昌八景”之一,遐迩闻名。这里不仅有神奇的传说故事和文人雅士的诗篇,而且还有许多历史谜团等待人们去探究体味。

半亩“泮池”一鉴开

阳春的村野风景秀丽,我和几位文友经过充分准备,相伴来到义渡口乡林家庄,这里就是月牙池的旧址。

林家庄因与“月牙池”相连,过去也叫“月牙池”或“月池林”,旧时这里设有会社,印章上直呼“月牙池会”。该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属德平县。《德平县志·古迹》载:“月牙池在县西三十五里,居民掘土得砖甃小池,形如半月,故名”,方志上赞颂月牙池的诗词中最早的写于康熙年间。据此看出,清初月牙池就已经成名,它被发现应上推至明朝后期,这正是鲁西北绝大多数移民建村的重要时代。

我们抬眼向村西望去,绿野中有一片突兀的高地,乡亲们说,此处从前是一处寺庙,占地有几十亩,香火很盛,解放前还有僧人住持。相传庙前的洼地就是月牙池的所在。据说早年间那池水底下是月仙嫦娥娘娘的行宫,有一个月牙儿常年放光,挺神的。再后来,不知为什么池中断了水,就在里面挖了两口井,分列庙门的左右,叫作“凤凰眼”,很有灵气,现在已不见踪影。

有关月牙池的历史真相,扑朔迷离,虽经多方打听,我们的种种疑惑还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春风拂面,杨柳飞絮茫然飘过。我们在月牙池遗址上踟蹰,从地头的旧瓦砾堆中搜寻,杂列其间的汉唐旧砖瓷片,蓦然点亮了大家追寻的思路。

月牙池实为先前文庙的“泮池”。我们掀开《德平县志》,“疆域旧图”上月牙池的画面非常清晰:在坐北朝南的庙宇前,一湾半月形的泮池,仿佛正熠熠闪烁,水清可鉴。

东周时孔子开始在曲阜办学,古泮池位于城东南隅,是孔子与弟子们课余游憩之处;鲁僖公时在泮池东侧筑起“书云台”,成为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府,这样,“曲阜祖廷”的泮池视为后来的规制。汉武帝施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后,儒学成为正统,全国各府、州、县普建文庙,兼具祭孔和学校双重用途。按照建筑规范,在文庙棂星门内外设有半圆形的“泮池”,成为学府的象征,后世便把读书人入学叫做“入泮”。

一首《牙池新月》诗中这样赞美历久弥新的月牙池:“泮池半壁古来传,池以牙名境倍鲜”。

天光云影共徘徊

古泮池放射着文化的光芒,潺潺而过。那股水流好像在月牙池中盘旋出一个问号,偌大的文庙起初为什么建在这里呢?

老乡告诉说,原先从周围通向这里有六条路,在月牙池南边相交,像个篆体的“木”字,可见此处并非凡地。

我们举镜远望,又埋首史籍,顿觉柳暗花明。从月牙池顺老官道向西南8里地,有辛安街村,据史料载,此为西汉的安县城,又称“安侯国”,王莽篡汉,国号“新”,始建国元年正月封孺子婴为安定公,在此以方圆百里之地为安定公国,谓之“新安”。到了隋代,在此又置新县。“辛安街”是后人谐音相称。据此推测,月牙池应该是属于当时安(或新)县城的文庙泮池,并且始建于上述历史时期。

文庙一般每县一处,它除了棂星门和泮池,主要有大成殿、尊经阁、明伦堂,以及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等,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中华礼仪之邦,祀典纷繁,届时之气象感天动地!月牙池作为县域的一方圣地,当初也是如此吧!

隋朝开辟科举制以后,不分贵族平民开始平等选拔人才,人权得到进一步解放。遥想那时,先生、弟子们出入文庙,在月牙池边照照影,检点一下威仪,更显得文质彬彬了。德平县廪贡周景泮在《牙池新月》诗中感怀道:“极目高卑同一象,无边风景自年年。 ”

月牙池在人类发展史中流淌着,那清清的水面上,天光云影在一起波动。传说孔融在北海任太守的时候,管亥率部把他围困在城中。这时太子慈奔平原向刘备求救,情况紧急,却逢夜黑天,“刘关张”的援军行动迟缓,沿官道由南往北正好路过月牙池,刘备大喜,说道:“月亮啊月亮!别在池中消遣了,快随我起程,成就一番事业去吧! ”那泮池中的银月本是月仙下凡,知道刘备乃是真龙天子降世,金口玉言既出,她哪敢怠慢,腾空而出随三军而去。明月照征途,刘关张三军日夜兼程,到北海杀管亥为孔融解了围。但月牙池从此再也没有了月亮。

这段美丽的神话虽然衍生于三国故事,但也启示人们,月牙池连同文庙肯定是在社会变乱时期暗淡消失了。不过,中华传统文化正是在一次次民族融合中,又注入了新的生机!

问池哪得清如许

月牙池在明末奇迹般出土后,又重见天日,尽管时过境迁屈居县西边陲,人们却重新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据传月牙池呈现瑞相,逢旱不干遇涝不溢,莲花绽放姹紫嫣红,特别是在水中有一月牙形的宝物,烁烁放光,无论何时总能水中望月,引来不少诗人骚客观赏吟咏,称奇叫绝。

《德平县志》选录的“平昌八景”诗词中,以赞美月牙池的为最多。“西风取次入华池,半壁纤光挂远枝。宝匣乍开全魄彩,晚妆初上一痕眉。游鱼照影防钩误,栖鸟窥林避射移。耿耿银河曙色色,水晶宫畔欲迷离。 ”

为什么仅仅一个小池竟被如此青睐呢?“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康乾盛世,社会清平安详,教育秩序良好,人们畅游风景如画的月牙池,那安定的心灵与清澈的池水情景交融,该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月牙池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繁荣的时代背景。

乡间传说,月牙池是一块风水宝地,德平县令出了衙门口,便能看到这里升起的瑞气,来此祈求月仙就会平步青云。康熙时邑令季静的《游月牙池》写道:“湛湛一泓水,犹同阙月看。一钩浑是魄,半壁已成残。波逐昆明沫,光分太液寒。停骖羁宦况,回首忆长安。”也许讲究堪舆的人玩味此诗,会别有一番说辞。

那么,近代的月牙池寺庙建于何时呢?县志没有记载。月牙池命名“牙池新月”正式入列“八景”中,按题赋诗最早的在乾隆末年,从所有诗篇中寻找,都没有关于庙宇的信息。可见,依托负有盛名的月牙池修建佛教寺院是在乾隆以后。后来月牙池渐渐淤废,取而代之的是两眼水井了。

《德平县续志》载:“德平县禹基乡立高等小学校”创始于民国二年,校址设于城西三十五里之月牙池,当时以烟草秤捐为基金,招齐高、初级学生各一班,嗣因地面不靖,土匪猖獗,至十三年夏遂迁。据说,当时在校任教的都是举人贡生,地方名流。这条历史记录令人欣慰,尽管内忧外乱,华夏文脉却没有中断,月牙池的文化之魂有了新的闪现。

为有源头活水来

著名的月牙池毕竟是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禁要问,这处古“风水”后来为什么换成幽深的井呢?“千江有水千江月”,归根到底,水源才是它们活的灵魂。

我们走访考察,看网上卫星地图,终于探明究竟。原来在月牙池北边,古时有一条西北东南流向的大河,堤坝与河床的遗迹现在依稀可辨。它上连现在的马颊河故道,途经义渡口乡境内的堤后刘村、林家(月牙池)、大付家至李志拔村,下接笃马河(新马颊河)。

这条古河道以拥有防洪大堤为特征。在原德平、乐陵、庆云、盐山等旧地方志中,都有关于此河“古防洪堤”的记载,或曰“神禹古堤”,或曰“齐堤”、“金堤”等等,它从下游上溯到今陵县境,由范家桥、堤口王、田家堰、堤口孙家南、李志拔村北,一直蜿蜒而来,堤、水相依,《汉书》称其“笃马河”。

防洪大堤过月牙池(林家)与马颊河故道交接后,再西行到徽王庄镇境内,王解村(重丘古城)东西也有古堤遗迹,地方史学界考证为古代“徒骇河”。

由此,再向西南接马颊岔河,河左岸的古堤遗迹至今犹存,巍峨耸立,长有数十里,《陵县志》有相关记载,这里人称古黄河。

《史记》载:“(秦始皇)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此“平原津”是黄河津渡名,在今平原县西南,沿这条古堤继续逆行就是。

综上可见,这条黄河支流的由来不会晚于秦汉,抑或像很多地方志所论,早至商周乃至鲧禹治水时期也有可能;而这道绵延千秋的“古防洪堤”,就像一位上古圣人,把疏与堵的辩证法示现给了后人。

《牙池新月》诗中写道:“临流我独怀幽赏,河汉空苍万古悠”。看来在月牙池枯竭以前,那古河道还有汩汩活水作为它的地表水源。据老乡们说,月牙池后来变成了一双“凤凰眼”,它那炯炯地目光中,是在企盼着“涅盘”复兴吧?

探秘月牙池,令我们惊喜,家乡的一个小小景点,竟然汇聚着民族的教育传统和黄河的水文化!然而,展望春江水暖的祖国大地,无处不在的中华文明更让我们自豪,大家鼓掌吧!

□齐宝江李世英

新闻推荐

平原140户群众受益共有产权房,平原140户群众受益共有产权房

平原讯 (相子瑞 何德峰)4月9日,租住在平原县城郊的肖恩军,利用周末和儿子忙活着收拾衣物及生活用品。最近几天肖老汉心里乐开了花,再过几日,他将搬进属于自己的房子,结束多年来的租房生涯。 3月18日,该县...

平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月牙池探秘,月牙池探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