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新闻 通渭新闻 陇西新闻 漳县新闻 渭源新闻 岷县新闻 临洮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定西市 > 陇西新闻 > 正文

陇西 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提升一都两中心建设水平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来源:甘肃日报 2014-01-12 08:19   https://www.yybnet.net/

陇西 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提升一都两中心建设水平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陇西县县委书记鲁泽调研畜牧产业。 

陇西县县长陈彦吉指导基层卫生工作。 

陇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便捷的陇西交通。 

中国·陇西第六届中医药博览会开幕式。 

新编秦剧《梦回陇西堂》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成功演出。

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 

中国·陇西世界第二届李氏文化旅游节。 

中国·文峰中药材市场。 

中共陇西县委 陇西县人民政府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9镇8乡,215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5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165.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亩。

陇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巩昌雄镇”“南安福地”之美称。陇西区位优势明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东接古都西安,西临省会兰州,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纵贯全境。陇西产业形态明晰,已初步形成了中医药产业开发、铝冶炼及加工、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化工建材、新型包装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体系。陇西商贸流通活跃,是甘肃中部和南部物资交流、集散的重要场所。陇西文化底蕴深厚,是天下李氏的发祥地。陇西李氏文化是甘肃“四大文化”之一,已成为陇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近年来,陇西县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一都(中国药都)两中心(陇中现代物流中心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建设和谐文明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定位,坚持夯实城乡基础,提升特色产业,做大优势工业,发展现代物流,开发文化旅游,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基础不断夯实、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全面提速、转型加快推进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县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亿元,同比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同比增长15.5%;大口径财政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69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630元,较去年分别增加2451元和706元。

依托政策叠加机遇

打造中国药都核心区

陇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西北药都”之美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干燥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和仓储存放,是省委、省政府确定打造“中国药都”的核心区。近年来,陇西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优势,抢抓国家和省、市加快陇药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狠抓种植、加工、营销、仓储等各环节重点工作,中药材产业呈现种植基地稳步扩大,药材加工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效益日益提高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县中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上缴税金2.3亿元,对财政的贡献份额达到33.6%。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全县覆盖最广、效益最高、潜力最大的支柱产业。

建基地、提品质,全力建设国家级药源保障基地。陇西盛产中药材304种,大宗种植品种达到36个,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年产量5万吨以上,是全国重要的黄芪 、党参等“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被工信部确定为现代化国家级中医药生产原料供应保障基地。近年来,围绕种植标准化,陇西县每年都多方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GAP种植技术。2013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万亩,总产量分别达到5.48万吨,中药材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155元,所占比重达到24.9%。

建园区、搭平台,全力建设全国知名的加工转化基地。2009年3月,陇西县大手笔规划,启动建设了占地面积8.56平方公里,集地产交易、医药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甘肃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入驻国内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23家,其中一方制药、中天药业、普尔康药业等9家加工企业已建成投产。以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平台载体,全县现有较大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5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2家,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11万吨。

建市场、促升级,全力建设全国知名的现期货交易基地。近年来陇西县积极打造现代中药营销网络,率先在西北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化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列入全省集中培育和建设的八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之一的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全年实现交易额16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首阳中药材地产交易市场完成整体搬迁,交易规模较以前扩大两倍。这两大市场的建设,使陇西形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医药综合市场。同时,陇西县充分发挥惠森集团已建成的全国药材盈(文峰)中药材物联电子交易市场的带动宣传效应,进一步提升了陇西中医药物流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

建仓储、活物流,全力建设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仓储基地。陇西属干旱半干旱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有“天然药仓”的美誉。全县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23家,仓储面积达13万平方米,静态仓储能力达15万吨,仓储品种320多个,年仓储周转量达50万吨。位于文峰镇天定高速公路出口的中药材商贸物流园占地1000亩,建成后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将达50万吨。届时,陇西将真正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战略储备基地和全国首家中药材中远期现货交割贮备库。

抓科研、创名牌,全力建设全国知名的科技孵化基地。陇西县积极与省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制药企业的联合,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知识、技术、信息、资金、品牌方面的优势,建立全省中药研发中心,开展新药开发、标准研制等工作,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目前正在建设的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将成为一个集高新技术孵化、研发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大型科研孵化基地。

依托李氏文化品牌

提升旅游产业水平

近年来,陇西县委、县政府立足陇西县情,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县”和打造“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深入挖掘李氏文化遗址,加快李氏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步伐,努力把以李氏文化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业全力培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陇西李氏文化已成为开发陇西旅游资源、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桥梁”和“窗口”。2013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9.5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83亿元,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278万元,同比增长47.5%。

目标定位科学准确,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上世纪90年代初,陇西李氏文化跻身甘肃“四大文化”之一。近年来,陇西县又适时提出打造陇西“世界李氏文化中心”的战略目标。去年12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点建设的11个综合景区中,定西市将建设以李家龙宫为核心景区,以贵清山—遮阳山旅游景区、首阳山景区、岷县狼渡草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李家龙宫综合景区。

宣传造势多元并举,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展。县上坚持不懈地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和形式宣传陇西李氏文化,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陇西世界李氏文化旅游节。先后有来自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李氏宗亲组织和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0多万李氏宗亲前来寻根祭祖。创编拍摄完成《我李百万叶》《天下李氏 郡望陇西》等6部电视宣传片。新编大型秦腔《梦回陇西堂》在北京首演成功并参加第六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演出获综合一等奖。先后在香港、兰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扩大了李氏文化知名度。

文化研发逐渐提升,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先后聘请省内外30多位专家学者开展对陇西李氏文化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及研究工作。编辑出版了《李氏文化研究》专辑10集,连环画《风云陇西堂》《龙钟传奇》,利用海内外各种活动广为赠发。邮政局发行了《陇西李氏文化名人邮资明信片》等邮资纪念册。开发了“陇西故土、渭水”组合瓶、龙杖、香包、龙香、李氏文化纪念银币和“李”字纪念徽章等工艺纪念品;民营陇西李唐文化公司开发出“李氏文化·陇西名胜”琉璃花盘、“李氏源流表和陇西景点工艺瓷盘等李氏文化系列工艺纪念品。收集、整理、修正、编纂李氏谱牒800多部,使李家龙宫成为世界上李氏族谱藏量最大的展藏中心。

硬件建设有序推进,载体效应进一步提升。委托陕西省旅游设计院编制完成《李家龙宫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和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策划建设方案,重点对李家龙宫改扩建,新建陇西李氏博览馆、龙宫广场、仿唐文化步行街、陇西堂大殿、人民广场等构建承载陇西李氏文化的硬件。对被誉为西北古建文物精华的威远楼及相连的襄武街、文化广场和文峰塔等进行了文化生态保护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仁寿山景区、保昌楼的生态和亮化,仁寿山被列为国家AAA级景区,陇西碑林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古城垣遗迹、明长城遗址得到有效保护。

产业体系逐渐完善,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紧密结合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陇西县2011—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占地面积500公顷、总投资27.8亿元,积极打造寻根祭祖区、药乡文化平台、民俗文化旅游区、商埠现代文化展示区、态水体休闲旅游区和渭河百里风情长廊。同时,依托项目,加快通往各景区道路的提级改造,加快李家龙宫硬件设施建设,使其成为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的精品旅游景区。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陇西县抢抓被列为全省建设六大物流枢纽的重要机遇,围绕打造陇中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完备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打造服务全市、辐射西北、参与全国大流通的现代物流中心,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2013年,总投资36.1亿元的康美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等8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开工建设6个,完成投资6.65亿元。全县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达到19家,中介咨询机构达到61家,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3家。

重点发展中药材物流业,积极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物流中心。近年来,陇西县依靠铁路、公路的交通枢纽优势,利用“天然药仓”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已有运输场站、仓储基地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了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区。依托物流园区建设,培育了一批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中药材物流企业,目前,全县拥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23家;全县有中药材货运信息中介组织36个,从业人员300多人,加盟车辆600多台,年输转能力20万吨,发展运输专线30多条,运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同时,还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大力发展建筑建材物流业,积极打造西北区域性建材交易配送中心。陇西县依托宇臻物流和陇西桥南家居市场为中心,培育壮大以木材、钢材、装潢材料为主的建筑建材物流业,积极打造西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区域性建筑装潢材料交易配送中心。甘肃宇臻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8日,是一家以物流配送、运输、仓储、配载、信息服务,矿石、化肥仓储、运输,木材、钢材、建筑装饰材料、五金配件、水泥、煤炭、中药材、粮油、马铃薯、蔬菜、瓜果、花卉、水产品、肉类、化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物流企业。目前已经投入建设资金2.13亿元人民币,建成了甘肃省中部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为16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物流中心每月收发火车皮600个以上,进出运输货物的大型汽车日均在50台以上,年货物吞吐量近70万吨。

积极发展百货物流配送,积极打造区域性百货物流配送中心。陇西县紧紧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城区和文峰商贸流通基础,培育现代连锁经营、发展日用百货物流、扶持商贸流通企业,积极打造区域性的百货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专业市场和乡镇集贸市场并存,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流通网络,基本满足了全县各类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加快发展农村市场建设,积极健全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陇西县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退市还路工程”,把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扶持试点企业合理布局网点,注重建设乡镇村级直营连锁店,提高商品配送率和市场占有份额,改善农村市场购物环境,扩大农村市场消费,今年,已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41万家。在方便乡村人民群众购物的同时,提高了消费质量,逐步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坑害农民消费者的利益、危害他们身心健康的现象发生。

依托规章制度建设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近年来,陇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使管理更加人性化、审批更加便捷化、执法更加规范化、服务更加优质化,为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2013年,陇西县被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企业战略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百佳县”。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服务运行机制。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取消行政审批项目84项,非行政许可项目4项。进一步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减少程序164个,减少要件187个,压缩审批时限265个工作日。按照“便民、优质、高效、廉洁”的原则,建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将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劳动保障、国土规划、农林水利等5大类37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窗口统一办理。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各参评单位针对查找到的问题,出台和完善政务公开、改进作风、目标管理、工作奖惩、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122项。

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全面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陇西县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甘肃陇西经济开发区优惠政策》《陇西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加强银企合作,先后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县财政注入资金2000万元,信用担保贷款1080万元,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缺资金的难题。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组建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对全县20个部门和单位的116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实行集中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服务环境更加优化。全面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提高发展能力水平。陇西县委、县政府在紧抓第一要务、全力加快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市委“八项规定”精神,更加注重源头治腐,更加注重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更加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全面开展公务接待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对全县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进行了清理规范,3个单位对办公用房主动进行了腾退,共腾退办公用房26间,腾退面积1052.42平方米。

当前,陇西正处在基础夯实、产业提升、蓄势转型、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围绕建设全省特色经济强县、打造“一都两中心”的宏伟蓝图,50万陇西儿女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绘就陇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辉煌篇章。

策划:中共陇西县委宣传部

本版摄影:王  雨  张爱平

新闻推荐

陇西筹资3100余万元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陇西筹资3100余万元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本报陇西讯(记者王雨通讯员安富军)春节来临之际,陇西县筹集各类救助资金3129万元,对城乡困难群众进行慰问,有力保障了全县近8万名城乡困难群众的节日生活。至目前,...

陇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陇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陇西 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提升一都两中心建设水平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步伐)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