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钟文峰高杜康
输血托底,造血致富
今年43岁的刘效柏坐在椅子上始终面带微笑,和记者聊着他和弟弟开的按摩店,聊着他们的收入,“感谢”这个词一直挂在嘴边。
5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广饶县兵圣路的华通理疗按摩部,弟弟刘效洲正在为一位客人按摩,哥哥刘效柏坐在门口的椅子上。
两兄弟出生时便被检查出视力较弱,十几岁便彻底失明。兄弟俩自幼就没有上过学,随着年龄增大,又没有生活技能,只能靠低保和家里照顾为生,父母年迈,体弱多病,一家双残疾,家庭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1999年,广饶县委的同志去村里帮扶时了解了两兄弟的情况,在征求他们的意见后,推荐他们到东营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理疗按摩培训班免费学习,学成后又帮助他们开起了按摩店。随后在县国税、环保、交通运输、民政等10部门的帮助下,置买了按摩床、桌椅板凳,并为其缴纳了一年的房租。
如今,兄弟俩每人的月收入有3000多元,靠着一技之长,用热情服务养活自己,走上了脱贫之路。
“要输血更要造血”,让贫困人群走上致富路是广饶县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县里利用新农民学校、残疾人扶贫基地、学校等培训基地载体,聘请专家,组织举办蔬菜种植、食用菌种植、大蒜种植、草莓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残疾人及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并协调企业为其安排就业或为其提供创业帮助。县里在“输血”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今年广饶县农村低保为3960元,高出了国家和省农村开发扶贫标准。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减贫户2153户,减贫人口4154人,超过了上级规定的减贫任务。
防贫有招,让失业人群有活干
在广饶县农村,随着土地管理集约化、规模化,农村劳动力大多转移到企业。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在企业务工人员也不得不回乡赋闲在家,农村不少家庭的收入也受到影响,有些家庭甚至因此跌下贫困线。
今年45岁的李山红是广饶经济开发区东相村村民,前几年家里土地统一流转了出去,她自己来到了附近一家企业上班。然而,2013年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她便赋闲在家,没有了收入来源。2013年5月在广饶县妇联的帮助下,她报名参加了阳光大姐家政免费培训班,培训结束后顺利找到了一份月嫂的工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如今她已是五星级月嫂,月收入达到6800元。
“今年以来,我们依托就业中心官方微博、网站、人力资源市场显示屏等媒介发布招聘信息1912条,通过152名企业信息员和565名村级协管员将涉及18000多个企业用工岗位的2016条招聘信息张贴到各社区、村(居),实现了岗位信息‘无缝隙\’全覆盖。”广饶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任增华介绍。
针对低收入人群存在无工作技能优势、文化水平偏低等特点,广饶县依托定点培训机构,联合金岭集团等17家企业开展了103期就业技能培训,6118名参训学员全部实现上岗就业;联合新农校、县妇联开办了创业培训班26期,累计培训1597人,并通过现场讲授示范、课后追踪服务的模式,提高了培训实效。
2014年,广饶县城镇新增就业8207人,其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02人,困难群体再就业44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02人,城镇登记失业12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5%。
双保险堵住意外致贫路
“多亏了政府的及时救助,给俺送来了2000元救助金,帮俺渡过了难关……”近日,谈起县里启动的临时救助办法,广饶县大王镇吕文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今年年初,吕文一家里发生意外火灾,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记者了解到,吕文一家共有成员3人,吕文一因一次意外跌伤腰部,长年瘫痪在床,儿子上学,家里的所有收入就是每年6000多元的种粮收入和妻子魏海英在外打工的每月1400多元钱。今年1月16日上午,因取暖发生意外,吕文一家三间房屋及生活用品烧毁,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极大困难。
“一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遭遇突发事故后,很可能会让这个家庭的必须支出突然超出其承受能力,导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甚至降至贫困线下。”广饶县民政局社会救助中心主任刘冬介绍,为此广饶县专门出台了《广饶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吕文一一家因此得到了急需的救助。
除临时救助外,广饶县自2013年8月以来在全县推行了治安保险。治安保险分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参保人员房屋及室内附属设施、室内财产因火灾、爆炸、盗抢或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造成保险财产损失,每人最高赔付额达4600元;因遭受意外伤害而致身故、残疾或烧伤及支付医疗费用的,伤残死亡最高赔付额达每人1万元。目前,该县社会治安保险已覆盖全县9个乡镇街道。
新闻推荐
□记者李明通讯员高杜康报道本报广饶讯“我们主要为企业提供短期项目攻关和长期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实施人员培训工程,开展专业化的技术服务。”5月27日,在位于广饶经济开发...
广饶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饶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