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忠友王丽报道
本报聊城讯聊城市东昌府区七里铺村又拆了,与上三次不同的是,这次并不是因为城建需要,而且没有拆掉任何民房,拆掉的是村里大大小小100多个旱厕。
8月29日上午,当记者从七里铺村北东西路走进该村时,正好遇到正在和工人一起搞绿化的村支书路月林。“现在我们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做梦都没想到,不光路平了,墙刷了,就连最脏最臭的旱厕也都全部拆除,建上了水冲厕所。”他指着不远处一个公共卫生间,高兴地说。
记者来到新建的卫生间跟前,里面十分整洁,没有刺鼻气味。路月林说,他们村共建了七座这样的公共卫生间,按照村民居住的密集程度,合理分布在村里的各个方位。
七里铺常住居民千余人,但是由于紧邻香江市场,村里的租房户等流动人口就有2000多人,管理难度非常大,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仅旱厕就有100多个。“以前厕所真是脏死了,遇到下雨天更麻烦,简直没法下脚。”路月林说,为了不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七里铺村旱厕拆除与新建公共卫生间同步进行。“以前是闻着味儿找厕所,现在是看着指示牌找厕所。”正在路边乘凉的王大爷幽默地说。
“坚持问题导向改善民生,就必须在显微镜下找不足,切实解决好背街小巷中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今年,东昌府区委书记李小平在调研民生工程建设工作时多次强调,“要在显微镜下看民生”,既看“面子”,更要看“里子”,多走胡同,多进小巷,排查存在于群众身边、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小问题、小麻烦,做好台账,并认真落实解决。经过排查,他们发现旱厕是老百姓怨言多、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绝大部分旱厕都存在于城中村、老旧小区或背街小巷中。该区决定以旱厕改造为突破口,彻底解决困扰百姓生活的问题。
在半个多月的集中行动中,东昌府区共排查出旱厕近千个,一一登记造册。根据每个旱厕的具体情况,采取了新建、就地改造及流动厕所为补充的改造措施。为更好地解决改造中的实际问题,东昌府区运用了区城管办统一兴建与城区办事处筹资自建的方式,根据城区现有的公共卫生间的服务范围,合理规划建设位置。
据东昌府区城管办综合科科长李冠生介绍,目前,东昌府城区内近千个公厕已全部清理完毕,旱厕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区城管办统一兴建高标准水冲式公共卫生间15个。为加强公共卫生间的日常维护,区城管办专门安排公厕所在路段的环卫工人进行定时清扫。
新闻推荐
□贾瑞君赵洪森报道最后陈述阶段,丁卫东起立发言,其间几度哽咽落泪。□本报记者贾瑞君本报通讯员赵洪森6岁随父母逃荒要饭,19岁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31岁任乡长,...
广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饶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