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步履匆匆。但是,很多人会觉得好像整个身心都被忙碌的表象蒙蔽,内心深处,是盲目和茫然。大家把有这种特征的人称为“盲忙族”,忙碌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只剩下焦虑和不安。本期心理工作室邀请到东营市心理学会的心理咨询师魏新花,教大家怎样实现“忙而不盲”的心理愿望。
现象 忙啊忙,忙得千头万绪焦躁不安
“我是máng人!”在一次聚会中,小安听一位朋友这样说。“máng人?你是什么máng人?”这话让小安很不解。“我整天忙忙碌碌,却忙得很盲目,觉得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忙碌之后的成就感。”朋友解释。“我也是这样啊!”小安下意识地说,经过与朋友的交谈,小安知道,自己不经意间也成为“盲忙族”的一员,整天盲目地忙碌。
小安在一家单位负责宣传工作,除了日常工作的宣传,还负责办公室各种文字材料的整理、领导讲话的起草等,虽然每天没有硬性的工作规定,但单位与文字相关的事很琐碎,让她恨不得多生出一双手来。在家里,她是一位八岁孩子的妈妈,女儿平日的接送和课后的辅导都需要她来做,她经常会把单位未完成的文字工作拿回家里做,但是,当女儿做作业时一遍遍地询问,或是看到家里等待收拾的房间,她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有时候也想一件事一件事地做完,但心里总是想着:我还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呢,这件事就先放放吧。久而久之,不仅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得让自己满意,而且心里总是不停地想还有多少多少事还需要自己去做。这样一来,小安每天看似忙得团团转,但工作效率极低,上班后坐到电脑前觉得不知道最该干哪个工作,反倒是在网络上不断地浏览,或是关注朋友发来的QQ信息。回到家对家人也是抱怨连连,她觉得家人都不理解她的忙碌与付出,所以,一点小事就会让她发一顿脾气,不仅自己的心情糟糕,连与家人的关系也变得非常紧张,“我最讨厌妈妈唠叨了。”当听到女儿与小伙伴说出心里话时,小安心里一阵紧张:“我怎么变成了这样?!”
解析 “盲忙族”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角色转换能力
“现在,‘忙碌\’好像是大家经常说起的一个词,但如何正确地调适自己,让大家减少忙碌的盲目性,提高忙碌的效率和成就感,就需要每个人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自如地在工作与家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中 巧 妙 转换。”东营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魏新花表示。
魏新花介绍,现在不少“盲忙族”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干,他们觉得忙起来才有安全感,忙起来才有价值,但盲目地忙碌反而让工作效率不高,导致情绪焦躁,状态不好,从而引发抱怨,并与周围的人产生不良的互动。“其实,‘盲忙族\’在自身觉得忙碌的同时,反而是很多需要立即做的事被耽误了,也就是他的注意力被许多无关紧要的琐事转移了。究其原因,一是这件事在心里并没有真正的吸引力,二是可能从内心里讲,因为对这件事的厌恶度高而为逃避找借口。”魏新花说,对这类忙碌的人来说,工作是压力,已经不能带给他们动力,所以,对工作的负性评价占多数之后,往往会引发自己的负性情绪,负性情绪又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焦虑,从而形成负性循环。“有盲目忙碌倾向的人,一定要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魏新花说,可以把需要做的事,一条一条地列出来,按照事情的轻重程度,一件一件地执着干完,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做到忙而不乱。“当一个人内在控制感越强,他受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就会越小,内心的恐惧焦虑值就会随之下降。”魏新花表示,忙碌的人应该体会一下,他们在忙碌中想获得什么样的体验,是别人的评价还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内心想获得什么样的满足,就要有选择性地把不需要的事情抛开。”
此外,人们还要增强各种社会身份自由转换的能力,因为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说,他在单位是职员,在家里是子女的父母,还是父母的孩子,爱人的妻子或丈夫。当一个人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就要相应地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毕竟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当他承担的责任或义务越多,被分散的精力就越多,相应地,他处理一件事情的能力就会相应地减少,“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作为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应该合理地调配好不同场合的身份,并投入地做与身份相匹配的事。”魏新花说,人们应该合理地调配自己的时间,比如,孩子放学后,大人就要暂时抛开一切工作上的事务,做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如果把工作与生活掺杂在一起,只能越忙越乱,越乱越烦。“当然,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大家还要学着把自己内心的需求讲述给亲人或朋友,以寻求自己需要的帮助,而不是只把愿意停留在对于事情本身的唠叨上,这样,往往适得其反。”魏新花说。(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24日,记者从东营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获悉,首届感动中心城十大道德人物评选活动即将开始,期待中心城油地军校各级单位和群众的积极参与。据介绍,此次评选活动设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