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银行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却被引导购买了保险产品甚至是私募产品,可能有市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一银行理财“飞单”现象今后有望被扼制。
近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防范理财“飞单”将是今年银行理财的重点监管问题。
理财产品有了唯一性编码
有银行工作人员向客户出售非银行渠道理财产品,多是一些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的产品,这种现象被称为“飞单”。《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的登记编码,由于登记编码具有唯一性,客户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据东营市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理财产品登记编码相当于银行产品的“身份证”号码。在编码查询网站上,各家银行的产品都已经有了“身份证”号码,可以随时查询到。
登录“中国理财网”,记者注意到,在首页的显眼位置,有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公布栏,其中包括了众多银行理财产品的编码和收益类型信息。此外,在网站还可根据产品编码或名称,查询产品信息。产品编码多以“C”打头。今后,市民购买理财产品可以到该网站查询一下产品信息。据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市民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就不用再担心遇到银行员工私卖投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飞单”了。
理财产品“飞单”如何防?
针对以往常出现银行理财、保险产品等产品混售情况,《意见》还提出,监管层将引导银行逐步在营业场所设立有明显标识的理财产品柜台,今后销售人员兜售“飞单”将被开除。监管部门统一编码等措施,将使理财产品更加透明,大大地打击“飞单”现象。
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展开排查,排查的重点是银行客户经理和理财销售经理等一线人员的销售行为。有业内人士认为,正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披露程度不够,给“飞单”造成了可能的空间,而高佣金也驱使一些理财经理不惜为此铤而走险。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如何避免被忽悠去购买银行以外的产品呢?专家提醒,银行体系内的信托类产品经过较严格的风险筛选,其风险较系外产品会可控一些,收益率也会低一点。投资者碰见信托类等高收益产品时,首先要多个心眼问问银行工作人员是哪个机构发行的;其次,一般银行正规渠道发售的信托类产品托管账户都是在本行,而“飞单”的托管账户可能是在其它行。
(记者 米娜)
新闻推荐
■《9岁少年遭遇车祸被截肢 高额医疗费让贫寒家庭一筹莫展》后续报道小新鹏父母送锦旗谢好心人
本报讯自去年12月7日开始,本报曾多次对广饶因遭遇车祸左腿被截肢的9岁少年李新鹏的情况进行报道,报道刊发后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4月14日下午,小新鹏的父母李江涛和吕长梅为本报送来一面写有“...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