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烘焙出阜阳美味,“裕昌祥”月饼常常供不应求。
中秋将至,月饼早已出现在各大商场和超市。然而,无论商场、超市里的月饼品种如何丰富、口味如何改善,位于阜城老北关的百年老字号“裕昌祥”门前,总有一群买月饼的人,又排起了队伍。
老店生意火 月饼味道香
9月16日,在“裕昌祥”不算宽敞的店铺前,因为站满了人,而显得有点拥挤。从阜南县焦陂镇焦陂村赶来的李华生告诉记者,他好几天前就预订月饼了,直到现在才通知他有货,赶紧过来拿。
“裕昌祥”当家人庞广义的儿媳妇刘秀丽熟练地将两个月饼放在油纸上,一折一叠,再盖上一个印好了的红色“裕昌祥”店号纸,麻溜地用绳子将月饼捆好,递给了李华生。
“对不起,没有号的暂时买不到,有号的先报上号,再过来买。”刘秀丽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边告诉记者:“裕昌祥”每年生产的月饼都供不应求,即便增加了人手,加班加点赶制,还是这样。
老店生意如此火爆,店员们自然忙得不可开交。刘秀丽说,这段时间,所有人都是四点起床,晚上十点多才能睡觉,有时还要加班到更晚,月饼做出来多少就能够卖多少。
历经百年传承 最初记忆难忘
9月16日,70岁的张素芝早早守候在“裕昌祥”门前,因为90多岁的婆婆一再叮嘱她,一定要买到正宗的“裕昌祥”月饼,她很想吃几口。
张素芝告诉记者,很多老北关人都有着这样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物资还不是很丰富,月饼摆在桌子上,一家人围坐,你掐上一点、我掐上一点,细细地品尝着月饼的香甜。
张素芝说:“小时候吃月饼感觉特别香甜,现在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反而没有那种感觉了。‘裕昌祥\’月饼我们吃了很多年了,这才是最原始的月饼,才是中秋节的味道。”
其实,对于阜阳人来说,老北关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情结。越来越多的人信赖“裕昌祥”,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排队购买……刘秀丽说,在不少阜阳人眼里,“裕昌祥”的月饼更是一种信赖,一种依恋,它代表的是很多人怀恋着的过去的味道。
为了保证老字号的品质,更好地传承最初的记忆,“裕昌祥”每年的口味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可以肯定的是,传承传统和自然的月饼绝不会让人们失望。
传统手工生 产追求质量诚信
据了解,每年,“裕昌祥”生产月饼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两个月,生意再好也不例外。
自庞广义的父亲1916年创立“裕昌祥”以来,“裕昌祥”已经历经了百年风雨,百年来,“裕昌祥”依然是阜阳人心中难以取代的味道,其中靠的究竟是什么呢?
“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品质和诚信,月饼是个应景的食品,天热了馅子粘,天冷了馅子硬,为了保证品质,我们不会过多地生产。”刘秀丽说,很多人选择“裕昌祥”,就是因为其味道与品质始终如一,不会为了赚钱而过多生产。
“裕昌祥”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手工制作。9月16日,记者在“裕昌祥”的工作间内,看到几个工作人员正组成一个流水线作业,有人坐着揉面裹馅儿,一个站着压饼成形。
刘秀丽告诉记者,附近的街坊邻居,大多是“裕昌祥”的老客户,大家亲眼看见月饼的生产流程,自然安全放心地食用。做生意不能单纯追求赚钱,更重要的是良心,品质和诚信才是第一位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马红云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