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传统月饼 难忘老味道

来源:阜阳日报 2013-09-18 21:1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任秉文/文 曹炯/摄

传统工艺烘焙出阜阳美味,“裕昌祥”月饼常常供不应求。

中秋将至,月饼早已出现在各大商场和超市。然而,无论商场、超市里的月饼品种如何丰富、口味如何改善,位于阜城老北关的百年老字号“裕昌祥”门前,总有一群买月饼的人,又排起了队伍。

  老店生意火 月饼味道香

9月16日,在“裕昌祥”不算宽敞的店铺前,因为站满了人,而显得有点拥挤。从阜南县焦陂镇焦陂村赶来的李华生告诉记者,他好几天前就预订月饼了,直到现在才通知他有货,赶紧过来拿。

“裕昌祥”当家人庞广义的儿媳妇刘秀丽熟练地将两个月饼放在油纸上,一折一叠,再盖上一个印好了的红色“裕昌祥”店号纸,麻溜地用绳子将月饼捆好,递给了李华生。

“对不起,没有号的暂时买不到,有号的先报上号,再过来买。”刘秀丽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一边告诉记者:“裕昌祥”每年生产的月饼都供不应求,即便增加了人手,加班加点赶制,还是这样。

老店生意如此火爆,店员们自然忙得不可开交。刘秀丽说,这段时间,所有人都是四点起床,晚上十点多才能睡觉,有时还要加班到更晚,月饼做出来多少就能够卖多少。

历经百年传承 最初记忆难忘

   9月16日,70岁的张素芝早早守候在“裕昌祥”门前,因为90多岁的婆婆一再叮嘱她,一定要买到正宗的“裕昌祥”月饼,她很想吃几口。

张素芝告诉记者,很多老北关人都有着这样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物资还不是很丰富,月饼摆在桌子上,一家人围坐,你掐上一点、我掐上一点,细细地品尝着月饼的香甜。

张素芝说:“小时候吃月饼感觉特别香甜,现在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反而没有那种感觉了。‘裕昌祥\’月饼我们吃了很多年了,这才是最原始的月饼,才是中秋节的味道。”

其实,对于阜阳人来说,老北关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情结。越来越多的人信赖“裕昌祥”,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排队购买……刘秀丽说,在不少阜阳人眼里,“裕昌祥”的月饼更是一种信赖,一种依恋,它代表的是很多人怀恋着的过去的味道。

为了保证老字号的品质,更好地传承最初的记忆,“裕昌祥”每年的口味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动,可以肯定的是,传承传统和自然的月饼绝不会让人们失望。

传统手工生 产追求质量诚信

   据了解,每年,“裕昌祥”生产月饼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两个月,生意再好也不例外。

自庞广义的父亲1916年创立“裕昌祥”以来,“裕昌祥”已经历经了百年风雨,百年来,“裕昌祥”依然是阜阳人心中难以取代的味道,其中靠的究竟是什么呢?

“做生意讲究的就是品质和诚信,月饼是个应景的食品,天热了馅子粘,天冷了馅子硬,为了保证品质,我们不会过多地生产。”刘秀丽说,很多人选择“裕昌祥”,就是因为其味道与品质始终如一,不会为了赚钱而过多生产。

“裕昌祥”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手工制作。9月16日,记者在“裕昌祥”的工作间内,看到几个工作人员正组成一个流水线作业,有人坐着揉面裹馅儿,一个站着压饼成形。

刘秀丽告诉记者,附近的街坊邻居,大多是“裕昌祥”的老客户,大家亲眼看见月饼的生产流程,自然安全放心地食用。做生意不能单纯追求赚钱,更重要的是良心,品质和诚信才是第一位的。

新闻推荐

秋种讲技术 增收都有谱

本报记者 马红云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传统月饼 难忘老味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