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节假日亲朋聚会、婚宴等外出就餐机会的增多,餐饮具是否卫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亲朋聚会、婚宴等外出就餐机会越来越多,餐饮具是否卫生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专门从事餐饮具消毒的企业也应运而生。不过,记者走访发现,受小作坊冲击,正规餐饮具消毒企业存在着利润低、生存困难的苦恼。
正规企业的苦恼
位于颍泉区的鑫天缘消毒餐具配送中心,是阜阳市规模较大的一家餐具消毒企业,拥有近50位员工,包含清洗、消毒、包装三区面积达800平方米的厂房,并建立了独立自检实验室。今年元月份投入生产,每天清洗、消毒的餐具达8000多套,阜城60%的酒店都是该公司客户。
“目前,阜城餐具消毒市场较为规范,但是在县城中仍有小作坊存在。与小作坊相比,正规餐饮厂家投入大,消毒程序规范,生产成本高,在市场售价方面处于弱势。”总经理杜海滨介绍说,正规消毒程序分为热水分解浸泡、温水粗洗、高温喷淋清洗、红外消毒、无菌包装几个步骤,消毒环境的高温杀菌达到380℃,且消毒合格的餐饮具外包装上标明了厂名、厂址、消毒日期等信息。不久前,公司还从武汉引进了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一套全自动餐具消毒清洗线。但小作坊一般位置偏,厂房小,人员少,卫生条件差,且消毒设备不达标,消毒程序简单,他们有的用手洗,有的直接刷,还有的甚至重复利用清洗餐具的水。有关部门检查发现,阜南县的一家小作坊居然是一家养鸡棚改建的。
“正因为小作坊条件差,所以生产成本低。小作坊消毒每套餐具成本一般都在3到4毛之间,卖给饭店5毛左右;而我们的产品成本价就是5毛多,零售价6到7毛。饭店卖给消费者是每套1元,对于他们而言,进价越低利润越高。我们零售价定高些,容易流失客户;零售价定低些,企业利润就少。”杜海滨坦言,虽然目前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大,但受一些小作坊的冲击,企业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前期投资了200多万元,每月支出20多万元,至今没有收回成本。
加强联合监管
餐具消毒质量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就餐者的身体健康。怎样在准入、生产和流通环节对餐饮消毒企业实施监管呢?市卫生监督局消毒产品监督科科长范晓东告诉记者,目前,阜阳市所依照的是2010年国家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印发的《关于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督管理的通知》。
《通知》明确了职责分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集中消毒餐饮具的索证管理,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具的监督检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核发营业执照,将已掌握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登记情况,定期通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据了解,2007年,集中式消毒餐具开始在阜阳出现,很快,这种一盘一碗一杯子塑封在一起的“一元餐具”,以星星燎原之势逐渐蔓延阜阳餐馆的餐具市场。最多时,阜城餐饮具服务单位达到12家,但企业资质良莠不齐,产品质量令人堪忧。
2012年底至今年3月,市卫生监督局对餐饮消毒企业进行全面整顿,成立评审小组,对企业的选址、布局、生产用水、设备、卫生要求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核,为合格的企业发放《卫生学评价报告》。检查结果显示,多数企业条件不达标。为整合资源,提高质量,依据自愿原则,阜城12家小规模的餐具消毒企业“抱团”整合成2家大企业。
“对餐饮消毒企业的监管是一环扣一环,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就会出现监管缺失的现象。相关部门加强联合监管,也希望公民提高健康意识、维权意识,共同创造一个洁净健康的生活环境。”范晓东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马红云/文戴文学/摄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