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翔
这几年,阜阳农业出现了一种新气象,规模种植大幅提高,种植结构不断优化,一些特色农产品不仅畅销市场,而且逐步打响了品牌。这一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也得以实现较快发展。
一些种植大户和农户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也是远近闻名的百亿粮仓,但农业发展的效益并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经营农业的意识,致使种植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不高。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的矛盾已由以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我们必须紧盯市场,坚持以效益为中心,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多元发展,解决好“种什么”的问题。
调整结构要注重市场导向。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农业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因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建立健全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配套的一系列服务体系,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和种植规模,做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市场需求什么就种什么,切实提升农业产出效益。在引导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可适当出台扶持和奖励措施,激发群众调结构的积极性。
调整结构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阜南县为例,该县为什么要发展晚秋黄梨呢?因为该县地势平坦,水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条件适合晚秋黄梨生长。同样的道理,各地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时,也要紧密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进行科学定位、安排。如三区可以根据离城区近等优势,发展设施农业、蔬菜、花卉等产业;五县市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辣椒、晚秋黄梨、中药材、西瓜等特色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们坚持围绕市场,坚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推进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阜阳现代农业发展就一定大有可为。
新闻推荐
安徽省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评本报记者 冯启俊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