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静 通讯员 唐晓枫 王可
多年来,他立足岗位,把维护参合群众利益作为工作信念,不断探索新农合管理方式、方法,有效解决了参合群众遇到的问题与矛盾,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好评。他就是市人大代表、阜南县卫生局党组成员、县新农合管理中心主任陈雷。
日前,该县农民张某的爱人因患肠梗阻,到阜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前后住院26天,花去医药费用1.5万元。“没想到没出医院,就通过新农合和大病再保险等报销了大部分费用,俺仅掏了3千多块钱。”张某告诉记者,新农合手续方便又实惠,解决了群众看病大问题。
张某一家通过新农合看病受益的事例,仅是阜南县150多万参合农民就医日趋便捷的一个缩影。对从事新农合管理工作的陈雷来说,平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参合农民受益最大化。“对于一些参合群众不了解的政策,我都会主动上门宣传介绍。”陈雷说。
去年,该县16岁的中学生小刘突患重病,前后花费医药费用11万多元,家庭经济因此陷入困境。陈雷了解该情况后想,如果通过大病再保险这一项,还可以帮助小刘报销一定比例的医药费用,于是上门走访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当听到陈雷的政策介绍,得知还可以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用时,小刘的父亲刘某高兴地说:“这样一来,孩子下一步的治疗就有希望了。当初看到别人参保,我抱着‘随大流\’参保,没想到现在起到这么大作用,谢谢陈主任的介绍。”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陈雷紧紧围绕本职工作开展调研,继而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认真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他在一次走访时了解到,参合农民就医须带齐“新农合”证、户口簿、身份证等证件,接诊医生看病也需经过多项手续程序,患者、医生对此意见都很大。于是,他及时将这一情况向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领导汇报,后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为新农合配备了信息管理系统,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繁杂手续,方便老百姓就诊和乡村医生操作,而且还实现主管部门网上实时监控。目前,全县340多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直接就诊报销,极大程度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受益面,几年来共补偿参合群众700多万人次,基金支付1亿多元,受到参合群众的一致好评。
陈雷告诉记者,在下一次人代会上,他还将围绕“加大对农民医疗方面的投入,让财政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农民没钱看病、看不起病上面,切实解决农民没钱看病、看不起病”等内容提出建议,希望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继而解决该问题,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张凯培 本报通讯员 朱贺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