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或许还记得小时候特别盼望投递员的到来,一封封信件被拆阅以后,精心剪下来的邮票作为收藏品曾是许多人的爱好。随着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信件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可是邮票作为文化,却成了集邮者的爱好。
集邮名片记录阜城历史
“邮票本身内容题材非常精美,具有非常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被誉为‘国家名片\’。”阜阳市资深的集邮爱好者杨作平说,他告诉记者,邮票作为名片,同时也是记录、宣传城市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
“但是,因为邮票都是由国家邮政局发行,选取题材一般都是较为重大的事件或者祖国大好河山等。邮票中记录阜阳地域特色文化的并不多,且留存下来的也极为稀少。”市集邮协会干事吴佳玮告诉记者。
在杨作平63年的集邮生涯中,有幸留下了这些有关阜阳地域文化的邮票,他收藏的邮票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今天,其中有些是比较珍贵的记录阜城历史文化的邮票。几年前,杨作平曾以“阜阳邮事”为主题展出。其中展出的邮票有:1952年发行的品名为“伟大的祖国(第二组)建设”邮票,总共4枚邮票,其中有一枚“淮河水闸”,邮票上面印有毛泽东题词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邮票中的淮河闸,就是现在的阜南县润河集分水闸。”杨作平告诉记者。
1964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特63殷代青铜器邮票8枚,其中8-4为阜南出土的铜
新闻推荐
访市司法局局长程曙光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