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皖西北两淮腹地,淮河上中游结合部北岸的阜南县,是全国柳编工艺品的重要产地,由农民巧手编织的柳编制品远销海外,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近年来,工行阜阳分行依据区域柳编产业金融需求,积极创新产业集群融资机制,加强金融服务,打造惠民金融品牌,在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方面,走出了一条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地方发展、助力民生建设的新路。
对于这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阜阳市金融界也给予了诸多关注。6月9日上午,工商银行阜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兰少锋率领辖属颍泉工行负责人时玉兰、杨大林来到阜南县被称为柳编之乡的黄岗,对多家柳编企业进行了走访,了解他们的生产、销售、经营现状,以及与工行合作的情况和下一步金融服务产品的需求。兰少锋一行先后来到阜南县金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大自然工艺品有限公司、万家和工艺品有限公司、宏泰工艺品有限公司、猛发工艺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在企业的生产现场查看了编制、上色、晾晒等工艺流程,在展示厅观赏了琳琅满目的柳编精品,对柳编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在阜南县宏泰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室内,兰少锋行长与企业负责人程阳山进行了热情交流,详细了解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工艺产品及销售情况。据企业负责人程阳山介绍,2009年1月成立的宏泰工艺品有限公司现有员工80人。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草、竹、柳、铁、芒、藤、木等工艺品加工销售,企业生产的柳线、柳木、柳藤、柳草、柳铁、柳瓷、藤等各类产品达20个系列、几百个品种,产品远销北美、西欧、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黄岗柳编走出穷乡僻壤,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2008年阜南柳编产业集群被安徽省政府列为重点产业集群。2009年被国家授予“中国柳编之乡”。柳编技术先后被列入阜阳市、安徽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公司从2009年成立之初就开始跟工行合作,以前没有资金支持,生产的产品基本都是内销,超过50万元的订单都不敢接,现在,我们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也越做越好,这都和工行对我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企业负责人程阳山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在工行开立了基本结算账户,2013年实现出口创汇496万美元,2014年1-6月创汇200万美元。2011年9月—2012年4月,工行先后向其发放国内保理融资600万元、900万元,2012年10月,工行还采用“保证”方式,向他们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500万元。“为了回馈工行对我们的支持,我们的存款、结售汇等业务几乎全部在工行办理,每次贷款坚持做到按时还款。”程阳山告诉记者,正是工行的良好服务和鼎力支持,让黄岗乡的农户更加增添了勇创国际市场的信心,柳编制品年出口量达到三千多万美元。
同样的事情,在阜南多家柳编企业都发生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柳编出口企业的增加和出口总额的不断扩大,阜阳工行加大对柳编出口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也正是由于柳编企业对工行金融服务的认可,目前已有40多家柳编企业在工行开户,三年来,阜阳工行累计为柳编企业办理出口结算、结汇2.1亿美元,有力支持了柳编产业的发展。其中,2014年以来,阜阳工行更是采取了“企业联保+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中小企业信用中心担保”链式融资模式,为多家企业解决了资金困难。
然而,这还只是工行阜阳分行多年来大力支持阜阳本地实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工商银行阜阳分行在持续支持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及金融方针政策,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激烈市场竞争形势,积极为小微企业做好金融服务,与阜南柳编企业的合作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兰少锋行长告诉记者,“阜南柳编”是阜阳的一张文化名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接下来,工行阜阳分行还将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为更多像阜南柳编一样的本地企业发展崛起、走出国门,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影响力和渗透率。
本报记者 杨静文 王彪 通讯员 张向东 屈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牛真子/文 通讯员 秦锦杰/摄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