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留守儿童广州之行活动剪影。
对许多留守儿童来说,一年之中能够见上父母一面,与他们一起吃饭、聊天、欢笑,是件奢侈的事情,聚少离多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常态,假期成为他们每年相聚的美好日子。8月15日至19日,阜南县20多名留守儿童在阜阳心连心志愿者的陪伴下,远赴广州,与在广州周边城市务工的父母团聚。
列车上的期待
和很多留守儿童一样,戎艳是第一次出远门到外地,这次她是和姐姐戎艳萍一起去看妈妈,从坐上火车开始她们就特别兴奋,因为三年没有见到妈妈了,上车安顿好后,她们就开始一站站倒数,期盼着早点见到妈妈。“两个孩子几乎每到一站都会问到哪里了,什么时候到广州?”志愿者徐心怡告诉记者。
火车在行驶中,很多孩子望着窗外的风景,都开心地讨论,憧憬着见到父母的情景,而今年上初二的赵梦圆有些闷闷不乐。“一开始并不知是何原因,后来和她聊天时才知道,就在出发前一天,她的爷爷重病住进了南京的医院,她的爸爸也从广州赶去南京,这次她到广州后,有可能见不到爸爸。”志愿者赵晶晶告诉记者,因为非常期待和爸爸团聚,所以赵梦圆这次出行有些许遗憾。
收获意外惊喜
20多个小时的奔波,从阜阳出发的这支队伍到达了目的地后,孩子们收获了一个小小的惊喜,广州灯塔计划青少年促进会为远道而来的孩子们“配备”了当地的“小导游”,方便他们更好地熟悉广州的环境,通过开展团队建设的小游戏,孩子们从陌生变得熟悉起来。赵晶晶回忆说,赵梦圆在火车上一直保持沉默,经过这些小游戏,很快结识了新朋友,心情也逐渐开朗了些。
参观知名学府中山大学是这次旅行的首站,让留守儿童有机会了解大学生活,在他们心中埋下大学梦的种子,这是活动组织者的用心之处。记者了解到,参与这次活动的留守儿童均来自阜南农村,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和大学这么近距离的接触都是孩子们的第一次,看得出孩子们对大学生活有了很多憧憬。”志愿者徐心怡告诉记者,中山大学组织的活动激发起了孩子的生活激情与学习动力。
感受美好体验
“戎艳在途中,一直很安静,由于年龄小也备受大家呵护,但在中山大学的团队建设游戏中,她的表现让所有人感到惊讶。”徐心怡告诉记者,他们团队需要在中山大学的校园中找到22个景点的路标,校园比较大,找起来很费力。当时天气比较热,而且没有安排休息时间,大家都很担心娇弱瘦小的她不能一起完成任务,可是她不仅积极参与,还一直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她身上的勇敢和坚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夜游珠江,感受广州的母亲河珠江一河两岸的风景;走进南华西街,了解广州老城的建筑与饮食文化,体会广州新城与老城的变迁;参观大学城和科技中心,亲身体验高科技带来的震撼……丰富的行程让孩子们大开眼界。短短3天时间,紧凑的安排、用心的策划,让孩子对广州有了基本的了解,对这座城市不再那么陌生。而回程前与父母重聚,是留守儿童最激动的时刻。
在自信坚强中成长
“我们体谅父母在外面打拼不容易;我们在家乖乖听爷爷奶奶的话,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我们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这是与父母团聚的现场,孩子们对父母说的话。
李淑平是赵晶晶负责的小组里年龄最小的,在赵晶晶的眼中,小淑平还是一个需要疼惜和照顾的孩子。亲子晚宴,与父母重聚的时刻,小淑平父母带来了她3岁的弟弟。“她一直把弟弟抱在怀里,爱不释手,对弟弟百般亲昵、疼爱、照料,十岁刚出头的小淑平身上有一股责任、担当的力量。”赵晶晶告诉记者。
没有埋怨,只有感恩。相聚是多么的不易,留守儿童表达的大多是对父母的理解。赵晶晶说,平日里孩子们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见到父母时,孩子们的每句话都触动所有人的心。“短短的5天行程,我们工作人员最大的感受是留守儿童们的懂事,所有的孩子在艰辛的环境中成长,仍然能够保持乐观开朗的个性、坚强独立的生活,懂得体谅父母。”志愿者告诉记者。
相聚终有离别时,纵使带着留恋与不舍,8月19日,这些留守儿童还是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坐上了返程的列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孩子们的感恩、坚强、独立,带给他们很多感触,拥有这样的性格,相信留守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闻推荐
为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近日,阜南县苗集镇中心学校组织党员教师全面清理校园内的杂草,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