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人民网合肥电李家林老党员李坤池在这个乡村吟起顺

来源:阜阳日报 2014-09-23 09:46   https://www.yybnet.net/

人民网合肥9月22日电(李家林)老党员李坤池在这个乡村吟起顺口溜,讲起和谐经:“种田不交税了,还有补助费了,孩子上学免费了,群众治病可报医药费了”;淮河琴书传承人孟影在那个集镇唱起富强歌:“如今咱的新农村,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还有咱们的中国梦,梦想前景更广阔。”

道德模范走到身边,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公益广告随处可见,遍布大街小巷,传播文明风尚。

人民网安徽频道日前在阜阳市走访时发现,该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民心,找准了与百姓的共鸣点,在潜移默化中唱响了主旋律。

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明莹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必须多些生活化、地方化,少些标语化、公式化,才能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更加打动人心。

书面语变成口头语,小故事讲出大道理

   这段时间,阜阳一直阴雨天,74岁的颍州区三合镇老党员李坤池并未在家休息,而是借着农民下雨天不出门的机会,走村串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农家院,在村头小卖部,人群中,他永远是主角,大伙一见他,立刻围拢上来,问东问西:“老李,你给总结总结,这个核心价值观跟咱农民有啥关系?”

“咋能没关系呢,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打头两个字就是‘富强\’。”说到兴奋处,李坤池站了起来,用快板的形式,说起自己编排的顺口溜:“你家住上小楼房,家里全部电气化,手机腰中挎,电话一拨就通话……重三农、惠民生,农民天天在过年。”

李坤池说得起劲,群众们也听得投入。“老李这一说,咱就明白党和国家为何要提这个核心价值观了,对咱们确实有好处。”

天天在农民堆里的李坤池明白,农民兄弟文化程度大多不高,党的理论必须符合农村实际。用大众化、平民化、口语化的语言,农民才能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听着李坤池自编的顺口溜,有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激动地说:“这个核心价值观就该提倡,俺现在坐公交车不要钱,还有人主动让座,你说大家精气神有多高啊!”

在阜阳,像李坤池这样的宣讲员有很多,他们或走进社区、或来到学校、或深入村庄,运用小事例或实践来阐述、宣讲大道理。

阜阳市委讲师团负责人燕少红说,阜阳根据干部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宣讲工作,用群众的语言说话,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听了信。

现在,李坤池等人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如果没有党的好方针、好政策,中国就不会这么稳定,老百姓也过不上好日子。”李坤池感慨地说:“我一定要让人们理解这朴实的道理。”

精神都在节目里,道德建设接地气

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市,怎么能让每个人都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这种精神入脑入心呢?阜阳市采用极具当地特色的大鼓书、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社区、乡村巡回宣讲,为道德建设接上了地气。

日前,在阜阳市伍明镇农民文化广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淮河琴书一上场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阜南县淮河琴书传承人孟影演唱淮河琴书《农村变化喜事多》片段:“农家书屋把书看,文化大院里唱唱歌,敬老院里多温馨,百岁老人不寂寞……中华民族正复兴,一路小康一路歌。”

身边模范来引领,乡情乡音最动人。孟影版的淮河琴书,依旧方言土语,乡音乡韵,不过唱词却融入了身边的人和事、生活的新变化,把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村里村外的好人好事搬上了舞台。

“歌颂这些道德模范,给咱老百姓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老百姓听了无形中会受到启发,会受到教育。”孟影说。

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柳廷峰说,道德建设要接地气,节目才能深受群众喜爱。现在,全部节目都是来自基层原创,演出场地设在路旁街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凡在阜阳学习、工作的文艺达人均可报名。

小品演员王艺欢就报名参加了演出团,王艺欢等在民间采风基础上创作的小品《邻里之间》、《老阿姨》,把邻里之间的琐事、马路上的道德放大开来,人物的心理刻画、品质的转化提升就呈现在一种表情、一个动作、一段情节之间,让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感染。王艺欢希望通过小品,让观众潜移默化地理解好人,进而能去做好人,做好事。

“农村的百姓就接受这样的节目,就喜欢这种节目。”伍明镇居民郑燕娜说,看了节目后,感悟很多,“最起码从身边的好事做起,让我们的精神都有一个提升”。

身边好人到身边,感动身边每个人

身边的好人则更能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阜阳市开展“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活动,组织道德模范来到群众身边。

日前,当阜阳市“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走进三塔集镇,两个多小时的宣讲,不仅人没逐渐减少,直到临近结束仍有群众带着板凳来到现场。

现场,三塔集镇孝敬公婆的邰杰英、孝敬父母的张西柱、育龄妇女的“好妈妈”冯学珍、婆婆的好女儿媳妇的好母亲李世芳、见义勇为的张西军和最美大学生村官尹雪峰等6位道德模范先后走上舞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尹雪峰结婚不久,就整天在镇村及农户家之间奔波,因顾不了家引起妻子不满,为此两人闹了好长时间别扭。当日到了现场,得知丈夫工作的成效,听到了大家对丈夫的评价,妻子终于释然了。

阜阳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层出不穷。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阜阳2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及获提名奖,当选人数占安徽省三分之一;先后有68人当选“中国好人”,56人当选“安徽好人”,81个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获评“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连续四年位居安徽省第一。现在,阜阳市正在开评首届各行业“阜阳最美人物”。

身边人的故事更容易学。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柳廷峰说,通过身边的平民英雄、凡人善举来树立可亲可敬的标杆,让群众切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与亲和力,进而升华为一种踏实、坚定的价值追求,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最终实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公益广告遍街巷,潜移默化提素养

走在阜阳泉河风景带,绿树成荫、花草茂盛,前来锻炼跳舞、休闲娱乐的市民们络绎不绝。风景带内一幅幅“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牌、草丛里一个个卡通形象的“讲文明树新风”提示牌,不时引来男女老幼驻足观看。

“以前在街头最常看见的是各种商业广告,现在几乎处处都能看见公益广告。”采访中,提及公益广告,不少市民说出了这样的变化:大街小巷中,各种文明礼仪的宣传漫画惟妙惟肖;高大墙体上,大幅公益宣传牌格外抢眼;闪烁的电子显示屏上,公益广告音像并茂……公益广告如同一个个文明使者,遍布大街小巷,传播着文明新风尚。

阜阳市发挥公益广告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地电视台、报社、网站、手机运营商大规模多渠道推送公益广告,进行固定化、长期性展示;公交车车体、车载电视、出租车 LED 显示屏、公交站台广告位也在进行公益广告宣传;阜阳市住建委还把工地围墙设置公益广告作为开工前置性条件……

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明莹说,阜阳找准人们思想的共鸣点,紧扣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创新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宣传,增强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阜阳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听多了,看多了,不知不觉就会受到教育。”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采访时,不少市民表示。

伴随着阜阳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深入推进,当地干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从最早的“入眼”、“入耳”逐步向“入脑”、“入心”推进。

新闻推荐

伪造协议卖“房产” 诈骗三十三万元

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马敏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父母买房为孩子2014-10-16 21:05
评论:(人民网合肥电李家林老党员李坤池在这个乡村吟起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