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都在进行美好乡村建设,我们村民也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干建筑活、当环卫工,只要肯出力气,都能挣到钱。”在颍州区三塔集镇张寨村陈庄中心村,村民韩雪一边打扫马路,一边告诉记者,现在儿女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门路,当环卫工既能把农闲时间利用起来,还能增加一份收入,一举两得。
新村建设促就业
今年53岁的韩雪是陈庄中心村村民。1998年,她所在的自然村被纳入小康村建设规划,很多村民在靠近202省道的公路边建起了两层小楼,韩雪也东挪西借了5万块钱,在规划区内,按照统一样式建起了自己的新房。
“我家三个孩子,有两个上大学,花销一直很大,根本就没钱盖房子。”韩雪告诉记者,她家这块宅基地本来可以盖4间房子,为了供孩子读书,她把其中的两间换给了其他打算在新村里盖房子的村民,只留下两间宅基地给两个儿子。两年前,陈庄村列入全省第一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建设新村的同时,还成立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保洁队伍,她报名参加了保洁队。
每天早上五点到晚上六点,韩雪都要在自己的工段清扫路面,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虽然每月只能拿600元工资,但她工作起来一直很下劲。毕竟,一年的工资抵得上种六七亩庄稼的收入。
勤劳能干顶梁柱
韩雪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种地、养猪、卖菜样样在行。这些年,她和爱人没日没夜地为这个家庭奔波劳碌,一刻也没闲着。
在农村地区,如果一个家庭里有两三个人在外地打工,生活条件就会得到很大改善。而像韩雪这样培养出两个大学生的农村家庭,如果单靠种庄稼,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2011年之前,韩雪家里种了十多亩耕地,还养了20多头猪。每天凌晨3点,她和爱人都要开着自家的机动三轮车到瑶海大市场批发蔬菜,并赶在6点之前到附近张寨、田集、许堂的集镇上摆摊卖菜。“今天去张寨,明天去田集,每天都有生意。要是赶上年关,一天就能挣一两百块钱。”韩雪说。
韩雪告诉记者,有一年中秋节正赶上收玉米,夫妻俩白天忙着贩青菜,中午晚上回来喂猪、砍玉米秸,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有一天夜里到瑶海大市场进货,连人带车都翻进了路边的沟里,她还摔断了肋骨,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
儿女自有儿女福
韩雪的大儿子前年在杭州市萧山区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厂,儿媳妇和一双儿女也都在修理厂里生活。她丈夫在修理厂开业之初就帮着儿子打理生意,同时照顾儿子一家人,很少有时间回来。
2008年以来,韩雪的小儿子和小女儿先后考上了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和数学系,大学毕业后,小儿子选择了参军,成为一名大学生士兵;小女儿则回到老家参加教师招聘考试,成为阜南县王店镇中心学校的一名农村特岗教师。“我本来打算让小儿子回来找一份工作,早点成个家,了却我的一桩心愿。没想到,这孩子一心想减轻家庭的负担,非要去参军。”韩雪告诉记者,小儿子参军后,部队支付了他四年的所有助学贷款。由于军人结婚一般要晚几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
“我们一家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虽说分工不同,但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儿女这样争气,我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现在,除了种地,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才是正事。”韩雪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郭晓林/文 穆可亮/摄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