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第二小学北校区 杨士玲
【内容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具体方法是:让“情绪”动起来、让“手”动起来、让“思维”动起来、让“心”动起来。
【关键词】课堂效率数学学习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评价激励
长期以来,教师都想在教学中有一个精彩的课堂,从而取得好的效果和较高的质量。可如何才能获得精彩的课堂呢?我认为: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让学生的情绪“动”起来。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前准备,教师才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学生“心动”了,才有求知的欲望,课堂上才不知不觉入了境。
二、精彩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动手能力。
三、巧妙的质疑艺术,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数学新课程强调:要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质疑。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质疑呢?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要注意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要让学生在质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顺理成章地解决问题。
2.启发诱导学生质疑。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教学内容转换成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在学生“思维”上创设情境,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从而产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激情。这样设置情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高效。
3.让学生敢于质疑。一个学生如果只是认真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和教师讲的知识,而不会或不敢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那么他或许是一个好学生,考试时也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绝不可能成长为一个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我们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给学生提供质疑的土壤。
四、动情的评价激励,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从而实现个人价值。激励性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也能使教师从中获取反馈信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进而产生精彩的数学课堂。
结束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一如既往,将新的教学思想,富有个性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之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创造出最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著,杨斌选编.《如果我当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陆怡如.《积极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
新闻推荐
于勇出席并讲话 李平主持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