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杨霁成 半个世纪的书法情

来源:阜阳日报 2014-12-25 21:02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记者 程榭/文 曹炯/摄

杨霁成,又名杨乙,1942年生,安徽无为人。擅于篆、隶、草、行多种书体,并工篆刻及山水花鸟等中国画,专业书画家、篆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阜阳市(地区)文联副主席、市书协主席,徽印第二代传承人,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发表和获奖。

只消片刻时间,不管是篆书、还是草书,都能够一气呵成地泼墨而出,整个过程无需任何思考停顿。更令人叫好的是,尽管每幅作品书体不同,但都自成一派,恢宏大气,充盈着灵动飘逸的艺术魅力,古雅幽趣油然而生。这是近日,记者观看阜阳市书法篆刻家杨霁成现场泼墨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

“书法讲究意在笔先,如果写字中再去揣摩、思考,就难以写出一幅好作品;钻研书法的人,也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赋予作品个性和生命力。”提起书法,年逾古稀的杨霁成侃侃而谈。尽管获得了众多荣誉,获得了业内的一致肯定,但杨霁成却依然谦卑低调,在他看来,自己仅仅是一名书法篆刻研究者,创作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书如行云 刻似风

近日,记者有幸观赏到杨霁成的一些作品,包括篆书、草书、行书及篆刻等。作为一个书法门外汉,但记者依然从中感受到作品中浓郁的艺术气息。

“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书法虽有清雅、朴拙之分,但唯有为人共赏者才能流放千古,杨老师做到了雅俗共赏,即便不懂书法的人,也非常喜欢杨老师的作品。”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徐华刚说,杨霁成书法篆刻艺术书如行云流水,刻似风刀电制,作品大度豪放,笔墨淡雅而不失浑厚,意境奔放而不失沉着,形成了浑厚华滋、格调高迈的独特风貌。

通常来说,一位书法家在众多书体中,只有一门最为擅长。而杨霁成擅长篆、隶、草、行多种书体,并工篆刻及山水花鸟等中国画,不管是哪种作品,他都有高超的造诣。“书法篆刻艺术必须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篆、隶、草、行都必须会,一两个书体可以很专,但其他不能不懂。”杨霁成说。

杨霁成篆刻作品在篆法上继承了明清以来皖派“印从书出”的创作传统,既有拙朴古意和金石意趣,又能收破自如,化陈出新,尚形达意,故能别有风貌,自成方家;书法作品侧重于用夸张的线条、结构、墨色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冲突,不少作品看似东倒西歪、不补不履,却给人以熟后求生之意,在秀中求拙,让人拙中见秀。

著名书法家李百忍评价杨霁成:“性格和书法都是爽快的,用笔遒劲,自然大方,篆刻味道也是别致,刀法凌厉,刀工精湛,纵观章法,与他人迥异。”

钻研书篆五十载

杨霁成书法篆刻作品的高超造诣,来源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孜孜追求。杨霁成于1942年出生于安徽无为,从六岁起,家人将其送到乡间读私塾,杨霁成从那时起开始接触书法,临习欧阳询《九成宫》书法。“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如何执笔,为今后研究书法篆刻打下了基础。”杨霁成说。

因年幼懵懂,尚不足明白书法的奥秘,真正使杨霁成与书法解下不解之缘的是,上世纪60年代,杨霁成考入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受到了执教老师著名画家童雪鸿、张君逸赏识,激励他增修书法篆刻。从那时起,杨霁成勤奋刻苦地开始了对历代碑帖进行系统的临摹研习。在校期间,他主攻行书与草书,经常参加全省书法展览。

1967,毕业后两年,杨霁成被分配到阜南县文化馆工作,平日主要工作是画样板画。时值文革时期,画样板画任务很重,白天没有时间练习书法篆刻,杨霁成就利用夜晚时间,常常研究书法到深夜。

研习书法篆刻,最重要是对前人作品的深刻领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练行书,杨霁成专心揣摩王羲之等大名家的笔意,于千姿百态的墨迹中,学习他们或遒劲、或洒脱、或刚韧、或奔放的技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终有领悟,形成了他自己若行云流水般的独特行草风格。写篆书,他以工整图案式的秦小篆为基础,掺入他那带有凝练味的行草书体,形成了风格别致的草篆等。

钟情翰墨老来乐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文化系统“百花齐放”,这让杨霁成的书法篆刻作品迅速得到业内的一致肯定及各地书法爱好者的敬佩,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82年,中国书协成立,杨霁成以其超凡脱俗的书法风格,成为第一批中国书协会员。

1983年,杨霁成当选阜南县政协副主席,尽管步入仕途,但他依然心系书法篆刻,笔耕不辍。“工作和生活,只是人生的伴奏,书法篆刻艺术,才是唱响我生命赞歌的主旋律。”杨霁成说,不管自己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研习书法篆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书法篆刻渐入佳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杨霁成调入阜阳市工作,任阜阳市文联副主席、市书协主席等职务。当时,50多岁的他,对书法篆刻有了更深的领悟,在肯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循环中,循序渐进地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推上新的高峰。杨霁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展现作品的古朴、单纯、稚拙且包含深厚的艺术功力,使作品具备动态的造型力和深沉的精神力,洋溢着个性化的独特魅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如今,年逾古稀的杨霁成依然坚持钻研书法篆刻,每每挥毫作书,时而对自己赞不绝口,时而又自我嘲讽。“我是一个书法篆刻的研究者,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依然需要努力。”杨霁成说。

这就是杨霁成,一个抒真情、写真趣的书法篆刻家。

新闻推荐

通讯员索小强近日阜南县向在县内学校就读小学初

本报讯 (通讯员 索小强)近日,阜南县向在县内学校就读小学、初中及高中的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户的子女发放全年计划生育生活补助资金62.4万元,2799名中小学生受益。   近年来,阜南县持续加...

阜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杨霁成 半个世纪的书法情)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