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已经卖出了两三千只肉鹅,全部是销往上海。”近日,记者来到阜南县龙王乡原鹿村,只见树荫下的草地上,成群的白鹅扑腾着翅膀在觅食,个个精神抖擞,“这个林业基地春天养鸡、秋天养鹅,它们吃的是虫、草,纯绿色的农家产品,根本不愁卖。”阜南县创亿种养合作社负责人代现春乐呵呵地说。
代现春是个今年才27岁的小伙子,如今依靠回乡创业,年收入几十万元。2004年,生长在原鹿村的代现春外出到浙江一家皮鞋厂打工,2012年11月,看到家乡晚秋黄梨发展势头好,一心想干事业的代现春,便辞去了外地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在村里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黄梨。
种植黄梨不能当年见到效益,看着林下的土地一片荒草,代现春动起了脑筋:“为啥不发展林下养殖呢,除草的人工减少了,鸡鹅粪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土地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鸡鹅接茬养殖,加上后期黄梨的收入,每年每亩收入可以达到两万多元。”代现春说,今年他出售了6000只土鸡,每只土鸡的批发价是80元,而接茬养殖的肉鹅春节前也可以上市,养殖的效益算下来有二三十万元。
“这种林下养殖的模式,符合林业产业的实际,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我们计划大面积进行推广。”代现春探索林下养殖取得良好效益后,合作社正着手推广这一模式。这不,在他的林业基地旁边,大户李洋的鸡苗繁育大棚已经搭起了框架,“林下养殖有这么好的效益,应该让更多的村民走这个路子。”李洋说,明年春,繁育大棚孵化的鸡苗经过2个月的脱温、防疫后,就可以交给周边种植户散养,合作社负责回收销售,这样养出来的土鸡市场销路不愁,价格也高。
近年来,阜南县以晚秋黄梨产业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在开展林下间作套种的同时,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不仅构建了稳定的生态系统,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鹿城镇黄梨种植基地,种植大户王奇正在指挥工人收获红薯。“林下套种的红薯产量今年非常不错,一亩地在8000到10000斤之间,价格为5毛钱一斤,仅依靠这一项,亩均收入就可以达到四五千元。”王奇说。
“我流转过来的580亩土地除了种黄梨外,林下全部套种了中药材、红薯、莴苣等,你看这200多亩白术明年就可以移植了。”王奇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他套种的80多亩莴苣已经卖完,亩产量达到7000斤,每斤价格0.7元。
“发展林业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市林业局副局长于强告诉记者,随着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实施,近年来阜阳市有林地大幅增加,各地在种树的同时,大力探索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复合发展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往,种植杨树的林下土地利用率只有5%,随着经果林的增加,林下土地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业增收的双赢。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关加加)2014年12月31日,市政协主席耿玲带领帮扶单位负责同志,到扶贫联系点阜南县龙王乡走访调研,看望农村困难党员和干部群众,并为龙王乡送去了2.6万元帮扶资金。 调研期间,耿...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