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燕
在阜城,提起专业从事婚纱摄影的中高端影楼,很多人不免想起地处颍州路的法国兰斐、花样年华。它们的经营者,就是曾经在外地漂泊多年的“穷小子”王加献。靠着多年的努力拼搏,他不仅每年为近6000对新人留住了甜蜜的瞬间,也在光影世界里闯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1990年,阜南县苗集镇马塘村的王加献随着当地外出务工大军,辗转来到北京。年纪小、缺乏经验且没有一技之长,使得他最初几年的打工路走得并不顺畅。
“最开始是在建筑工地卖苦力,后来又经老乡介绍到电路板厂里做销售,干得都不顺心,我总想着这样光为吃饱饭混日子不是办法,起码得有项能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在与老家亲戚的一次闲聊中,王加献得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人时兴拍摄婚礼照片,费用不菲。
“90年代初,拍摄婚礼照片还是新鲜事,我就想,如果能学会摄影技术,以后肯定有大用处。”1993年,找准了奋斗方向的王加献,揣着从亲友处借来的100块钱,只身来到了当时婚纱摄影最为流行的上海。
不过,进婚纱摄影店工作可不像进入工地打工那么简单。“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这行,所以进店以后就发现自己啥也不会,只能学着帮人家打个灯光、摆个道具、拉个背景,虽说是从事婚纱摄影,可最开始的三年里,我连给人家拍照片的机会都没有。”王加献说,好在自己肯吃亏、又勤快,店里的一些婚纱拍摄任务渐渐地开始由他承担。
技术越发娴熟,收入也水涨船高,但王加献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我一直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且老家的婚纱摄影市场才刚刚兴起,更加大有可为。”1999年,王加献回到家乡阜阳,和朋友合伙开设了当时阜城颍州路上为数不多的婚纱摄影店之一。尽管未能坚持太长时间,但这一次的创业历程反而更加坚定了王加献从事婚纱摄影的信心,也为他的“甜蜜”事业敲开了大门——2002年,王加献独资开设了花样年华婚纱摄影店;2012年,又与外地客商合资创办了法国兰斐高端婚纱摄影会所。目前,仅花样年华婚纱摄影店就拥有摄影师、化妆师40人左右,拍摄基地两个,到这两家影楼拍摄婚纱摄影的客户,每年有近6000对。
“除了坚持,作为一个返乡创业者,我觉得还应该学会发掘、利用当地的优势。”王加献说,自己事业的进步与家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分不开。他告诉记者,2008年前后,阜阳婚纱摄影行业发展出现饱和迹象,不少门店因为经营内容、方式等过于同质化而遇到了发展瓶颈。但是他却发现,阜阳农村消费市场广阔,一直未得到阜城婚纱摄影业的充分重视。于是,他推出了农村“准新人”来店拍婚纱享受免费车接车送、免费婚庆录像等服务,使店里的经营业绩大幅攀升。仅新人婚纱拍摄一项,第二年的业务订单就同比增长了9倍之多。
“开办法国兰斐的时候也是,合伙的外地客商担心阜阳消费水平不足,不太放心在这里投资高端婚纱摄影会所。但我自费带他考察了两次后,他便同意了。”王加献说,现在阜阳这个庞大消费市场对婚纱摄影也有了更时尚、多元化的追求,他准备引进3D夜景摄影等先进技术,通过进一步开发本地市场资源,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任秉文/文 本报记者 郭海洋 实习生 武习习/摄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