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家住阜阳实验中学附近的李红丽准时起床。热一下头天晚上做好的早饭,匆忙吃上几口,拿起衣服、午饭和教学资料,奔向公交站台,坐公交车到阜南路口,赶在6点钟之前坐上开往阜南的城乡公交班车。从2014年8月份起,李红丽到阜南县城关镇支教一年。接下来的一年里,这种场景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支教之前,李红丽是阜阳实验中学的骨干教师。她的家就在学校附近,既能经常陪学生们一起学习、交流,还有时间照顾孩子、公婆。但是,到了阜南支教,再想工作家庭同时兼顾就很难了。“无论如何不能委屈孩子们。”为保证支教质量,李红丽以支教工作为重,家里4周岁的儿子和高龄的公婆只有请人来照顾了。
“看到这里的孩子们,我就知道我当时的决定是对的。”到了阜南县城关镇中学,李红丽发现班里8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最需要的是关心和陪伴。”在校期间,李红丽整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课堂上,她的讲解语言生动、故事素材丰富、教学形式活泼,学生们特别喜欢;课下,她会和孩子们围在一起聊天、谈心;午间时间,吃午饭时,她还会偶尔邀请一两个同学和她一起边吃边聊。学生们说起她,都亲切地认为:她既是老师,又像妈妈。
自2014年8月起,和李红丽一样,阜阳市有7名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教师奔赴农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时间为一年,支援学校为阜南县城关镇中心学校。首批7位支教教师分别来自阜阳一中、阜阳三中、阜阳五中、阜阳一职高、阜阳实验中学等学校,均是各校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骨干教师。
据悉,这是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优秀教师首次赴农村学校开展对口支援,也是阜阳市教育系统援疆支教、县域内支教活动的延续,旨在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新闻推荐
2015年2月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阜阳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阜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