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南新闻 > 正文

近代工业落后 商业较为繁荣

来源:阜阳日报 2015-01-23 21:0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刘家富

如今的阜城三里湾已成为小商品批发市场。

  本报记者 穆可亮 摄

   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从此,古老的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开始慢慢解体。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国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开始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处中原腹地、远离东南沿海的阜阳地区,近代工商业也开始缓慢起步并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工业起步晚 农业色彩浓厚

   阜阳地区的近代工业在起步时间上比沿海、沿江大城市要晚得多,并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阜阳的传统农业经济虽受到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变化并不明显。阜阳的近代工业开始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手工业,使用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并不多,即使有的工厂使用了一些较为简单的机器进行生产,但也只不过是机器手工业,不能与机器大工业相提并论。自古以来,阜阳就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域,阜阳近代工业被打上了深深的农业烙印。比如,当时在阜阳具有代表性的铁、木、泥水等行业,大多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要而兴办的。另外,油漆、蔑编、缝纫、丝织、石料加工等工业,也都带有地产地销的特点。有资料统计,清末民初,阜阳城有木业百余家,泥水染坊、纺织到处皆有,特别是纺花织布,遍及城乡各地。1924年,太和县城从事针织业的有5家,1934年则发展到10家,有职工250多人,铁织机11台,木纺机17台,毛布机6台。而阜南县则直到解放前,农民家家户户种棉花,妇女利用冬闲时间把棉花纺成线,春季把线织成“家粗布”,然后染色做成衣服。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的阜阳手工业中,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行业——制蛋业。阜阳地区农家几乎家家养鸡,鸡蛋产量大且价格便宜,旧有“进了阜阳县,不愁吃鸡蛋”的说法。充足的原材料和低廉的价格,吸引了本地和外地一些资本家纷纷投资制蛋业。其中,有代表性的制蛋业工厂是同时创办于1916年的“大同”、“西关”、“阜阳”三家打蛋厂。其中,“阜阳打蛋厂”还是当时阜阳最早的一家外资企业。据资料记载,它由一个外号叫“小白鞋”的英国女商人创办。与其他几家打蛋厂相比,该厂厂房设备十分先进,规模宏大,每天收买鸡蛋达上万斤,加工成品后运到国外销售。民国初年,阜阳制蛋业不仅在安徽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阜阳真正意义上的近现代化工业应该是进入20世纪后才出现的。1907年,颍东程氏家族创办了裕兴榨油厂,创办人是程恩培。该厂规模较大,创办伊始便投资28万元,工厂占地50余亩,工人200多人,每天可加工黄豆5万多斤,在当时安徽近代工业企业(不包括矿业)中的资本数位居第二,仅次于芜湖的裕源织麻公司。1915年,商人马幼亭购买糖果机数部,在阜阳开办了第一家机制糖果厂。同年,上海新昌袜厂来阜阳推销织袜机,阜阳针织业开始使用机器生产。1919年,商人刘冲彬购买轧面机和轧花机,阜阳城开始有了机制面条,手工轧棉花也被机器轧花代替。同年,李泽中开办石印局,阜阳开始有了机器印刷。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阜阳地区的纺织业、卷烟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也相继发展起来。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的阜阳工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农业色彩浓厚、轻工业多于重工业以及发展速度缓慢等特点,反映了阜阳近代民族工业的相对落后。

商业发展相对繁荣

   与工业相比,清末民初阜阳的商业发展则相对繁荣。阜阳地处中原腹地、淮河中游,境内河流密布,水路向北可以进入黄河,向南可以进入长江,向东可以连接运河,交通条件优越,南北各地物产均可在此中转流通。所以,民初阜阳的商业发展很快。据旧商会统计,仅在一战期间,阜阳县建立商业工会的有绸布、京广纸糖、汽车、国药、粮业、盐业、皮货、酱园、成衣、竹木、船行、菜馆以及估衣等15个组织,共394户,拥有资金102万元。县商会直属会员有茶叶、杂货、颜料等13个行业,共28户,拥有资金530万元。有一组数据可反映这一时期阜阳商业发展状况:阜阳县绸布业有38户,从业人员321名,共有资金24万多元;其中,资本在2000到5000银元的有18户,5000银元以上的有12户。杂货业有33家,从业人员276人,共有资金26500银元;其中,资金2000到5000银元的有12家,5000银元以上的有8家。

阜阳便利的交通条件、广阔的商业市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人前来从事商业贸易。这些外来商人资金雄厚,经验丰富,进一步带动了阜阳商业繁荣。当时,阜阳县较大的绸布店有20家,其中8家是湖北商人开设的,3家是怀庆商人开办的,另外定远商人1家,南京商人1家,本地商人开办的只有7家。富有经商传统的山西商人也是阜阳商业舞台上的重要成员,他们主要经营酱园、食品店等。如:当时阜阳小有名气的“岳阳楼菜馆”、“侯大升酱园”、“蕴泰酱园”等,都是山西商人开办的。此外,部分江西商人也有在此从事商业经营。这些外地商人长期在阜阳经商,人多势众,往往垄断着阜阳的商业市场。他们为了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增强各自在商场上的抗衡力量,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先后在阜阳建立了各自的会馆。其中,山西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以及江苏会馆声势最大,号称“四大会馆”。

形成几个代表性的商业中心

   清末民初阜阳的商业发展,使得阜阳城内外形成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商业中心,除了城内的大隅首、小隅首等商业中心外,城东外的“三里湾”和“东、西顺河街”更是当时阜阳商业繁荣的真实写照。清末民初的“三里湾”,是颍河中、下游最主要的一个水路运输中转码头,全国各地商品在此云集,河岸边各类货物堆积如山,南来北往的商船百舸争流,一派繁荣兴旺景象。而濒临泉河南岸的北关外的“东、西顺河街”更是当时阜阳粮食出口的集散地,粮坊云集,中药材、烟草、棉麻、酒坊、干果、杂货、仓库货栈林立,商业兴盛,生意红火,经久不衰。当时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前靠清河(即北城河),背靠沙河(即泉河),有名有姓的店铺360,无名无姓的生意千千万,庙院里长街五里路,往西一直通到楚王殿。”这里,所谓的“长街”就是指当时的“顺河街”。“三里湾”和“东、西顺河街”的商业繁荣景象,再现了清末民初阜阳商业的“清明上河图”。

(作者系阜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

新闻推荐

虚假信息乱传播 莫让微信成“伪信”

警方提醒 造谣传谣将承担法律责任

阜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规模种植能增收2015-01-26 21:01
评论:(近代工业落后 商业较为繁荣)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